三 不识青竹是天罡(2 / 2)

”走之前留下个姓名啊!”阿呆见三人拔腿便走,追问道。

“呵呵!”仍旧是那带头的黑衣人的声音,“手下败将无面目自报家门,待剑术大成,再来领教阁下的神技!”听得最后几个字时,三人身影早已消逝。

留下阿呆、诸葛亮、诸葛均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适才发生的事匪夷所思。

诸葛亮对诸葛均说:“你将两柄长剑拾起,我们赶紧回去看看。”

三人回到院子,见那小厮阿吉在黄承彦的推拿下,已渐渐苏醒,躺在席上正自歇息。黄月英赶紧上前上下打量了三人,关切地问:“如何可有伤着”

诸葛均笑道:“阿嫂,阿呆兄弟急中生智,用半截竹子作兵刃,就把那三人打得心服口服,一溜烟地跑了。”然后把刚才看到的又和二人说了一遍,并把手里的长剑交给黄承彦并问道,“公可识得此剑我三人回来路上仔细查看,也不知晓来历。”

黄承彦接过剑,仔细端详,喃喃自语道:“这剑乍一看像环首长刀,一般的长短,可剑身细长、又是双面开刃,确实是剑非刀。剑刃异常锋利,又可以稍稍弯折,显然是经过了好几轮的淬炼,这样的炼铁技巧,绝不是刘荆州手下所有。这剑柄上也没留有任何文字。”转而看向阿呆道,“你将它交给王师傅,他见多识广,也许能知晓一些线索。”

阿呆接过长剑,问黄月英讨了一根短绳,系于柄首的孔内,将剑系于腰间,显得无比神气。

“平日里练剑,不是树枝便是竹棒,今天倒白得一把利刃。在战场上,这应该算是战利品吧”他搔了搔头说。

“可不是,要是这刺客再来,小兄弟便更有恃无恐了。”诸葛均说。

黄月英让阿呆把剑取下,说道:“你把剑给我,我量下尺寸,绑个软鞘,总比你这样直接挂着方便。”

“贤弟,有一事相求”,诸葛亮向阿呆拱了拱手,脸色转而严肃。

阿呆见他神情严峻,赶紧躬身回礼:“兄长不必客气,是不是担心那几个刺客去而复返”

“倒也不完全是,”诸葛亮双眉微锁,“庞公既让我云游,我便预计数月不在这草庐,想请你搬来,与均弟同住,一来可互相照应,二来如有大事发生,贤弟你出山寻我,也更为方便。”

“兄长,阿呆兄弟留在这里,若你路上再遇到那黑衣人,又该当如何”诸葛均问。

诸葛亮又拿起羽扇,轻摇起来,“我虽不精于剑道,但刚才也看得出,以小兄弟之武艺,已远超那黑衣人,只是实战尚未精纯。有你在这里守护,我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家中有事也好应对。刚才一战,我见那三人似是惊恐非常,料定他们此去多半不敢再返,但以防万一,贤弟在此与均弟相伴,我也好放心。我和阿丑将阿翁送回城去,确保无虞。”

黄月英向诸葛亮白了一眼,道:“这时候想到我了庞公长庞公短,就知道庞公。阿吉被打晕了,今天让这把庞德公送的扇子给你做饭吧!”

阿呆和诸葛均悄悄对视一眼、微微点头后说:“兄长、阿嫂,我看好像还要下雨,这就先走了。”赶紧作揖便往门口走。

诸葛均紧跟着道:“兄长留步,我一个人去送送小兄弟就可以了。”说罢便跟着阿呆走出。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挤眉弄眼,均强忍不笑。

诸葛亮见二人互相勾兑逃之夭夭,只能无奈地看向黄承彦,没想到他的老岳丈也对他说,“我去后屋看看阿吉休息得如何。”竟也退出屋外。不由觉得背后一凉,只能给“风情万种”的夫人赔个笑。

那边阿呆和诸葛均走到院外相别,一路上还忍不住偷笑,临边时阿呆让诸葛均千万小心,他会尽快回来。

说到此处,两人也收了笑容,隐隐心中还是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