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卧龙出山遇短长(2 / 2)

赵云起初也是客谦,心想自己与其余轻骑都乘着马,唯独阿呆步行,便故意放缓了马速,不曾想阿呆并马而奔,奔出二里,别说大汗淋漓,竟是连呼吸都如同平地缓行一般,毫无变化。

这时赵云见阿呆又瞥了瞥他,便纵马道:“小兄弟,我等加快速度,先行上前看个明白如何”示意告诉阿呆众骑兵将要疾行。

阿呆正等着他发令,便道:“甚好,全听将军安排。”于是提气迈步,仍随着疾驰的众轻骑并行,赵云见状,也心里倒有了几分佩服。

风驰电掣不一会,便看见远处乌泱泱一片人向着阿呆他们迎面跑过来,一大伙贼人手持五花八门的兵刃枪棍,还有农夫用的草叉锄头,看上去像是在追赶抢夺一队流民,一路上还倒着不少的尸体与行李、推车,显然是为了逃命,也顾不得所带之物了。

阿呆最见不得的便是这种情形,他儿时夜深总能梦到的自己逃难时的画面,此时那一幕幕离散的悲苦瞬间涌上心头,顾不得和赵云招呼,提气一跃便飞向人群,抽出腰间的竹棒左突右刺,口中大喊:“都给我住手!”

一旁的赵云刚想呼喊阻拦,霎时间便见他已经冲入人群,起手落棒都是如人身非要害之处,被击倒的贼寇不是关节被点脱臼便是头胸被重击昏晕。

赵云急令身边轻骑左右两队分散包抄,将这伙贼寇围于中间,齐声大喊“放下兵刃”。

贼寇一见竟然遇到官兵,顿时慌乱,也顾不得在追抢那些流民,人群中一汉子正自呼喝众人收紧阵势,大喊官兵人数不多,显然是准备鱼死网破,更有好几个贼寇过来围着几个轻骑,准备抢马而逃。

赵云见状,张弓搭箭,朝着那贼寇头子射去,箭似流星转瞬即至,眼看要射中眉心,阿呆听见破空之声,来不及细想,身影一晃欺到那汉子边上竹棒一扫把箭击落,左手剑指往那汉子喉头一戳,那汉子瞬间气管闭塞脸面胀得通红。

周围众寇一看,这二人一个威风凛凛、一个行如鬼魅,如神兵天降一般,领头的贼首又瘫坐在地不住捶胸喘气,这伙人本就是乌合之众,哪还有胆量再白白送命,纷纷扔下手中武器,全部跪在地上。

有几个想乘机逃跑的,也被那些轻骑追上,以长枪刺腿,便即倒地不能动弹。

刚才那一箭,赵云有着十足的把握,却没想到被阿呆横将闪过硬生生的打落,又是气愤、又是惊叹。

他心里暗暗赞叹:“云长益德所言非虚,难怪诸葛军师连亲弟弟都不带,也要带上这位小兄弟,这本事当真邪门的紧。”大手一挥,那二十轻骑边指挥众寇排队而立,几个军士下马取出绳子,将众寇手联手捆在一起。

“小兄弟,好本事!”赵云纵马上前对阿呆说。

“适才鲁莽、还望将军见谅,我只是…不想再徒伤性命。”阿呆拱了拱手,向赵云报了个歉。

赵云又差了一位轻骑回赶去禀报诸葛亮,临行前嘱咐那轻骑见到军师,须得说是阿呆一人之力震慑群寇,最后制服贼首,那轻骑心领神会,把纵马离去。

阿呆见那轻骑走远,又问赵云:“赵将军,这些贼寇,将会如何处置”

赵云虽一贯谨慎,但此刻见识了阿呆的本事,也知有这样一位小友在边上,加上自己,即使再生的变故也能从容应对。

他为免得居高临下显得傲慢,便从马上翻下到他跟前低声说:“稍后会与军师所部汇合,押解这些流寇前往新野。不过他们人数多了点,我们的辎重带的不够,所以待会也会传前方探子快马向新野大营报告,派出本部军士提前来与我等接应。”

“那…押到新野又当如何”阿呆问。

“自然是收编入伍,”赵云见他不懂行伍规矩,边说,“这些流民出来打家劫舍,无非也是为了一口饭吃。当今乱世,大的贼寇官府诸侯还会清缴,像这等流寇实在是顾不过来。到的大营后,适龄的青壮便编入步卒,接受校练,年纪过小或者过老的,便在军中做些马夫、杂役的后勤生活。总之,也算是有一份稳定的衣食来源了。”

“何不将他们放了,告诫他们今后不要再四处作乱了”阿呆又问。

赵云看了看阿呆,心想真不知道这位小兄弟是真心发问还是调侃自己,说道:“将这些人放了,今日赠与他们食物,明日又得出去谋财害命。”

说罢,向阿呆指了指倒在路边的那些尸体,“唯有将这些人管束起来,既能为主公所用、又能防止他们再行四处作恶。”

正说着,两人听到刚才那领头的流寇在那里大喊,军士来报:“这贼人说他姓董名昆字晓俊,并不是流寇,乃是被一队官兵所追至此,并未谋害他人。”

赵云令道:“把他嘴堵上,此地不宜久留,押回城内严加审问再说。”

阿呆正想张口询问,忽觉得路旁的小河边,一人趴在地上似乎动了一下,便即奔上前去。赵云见状,赶忙吩咐两位士卒跟随他同去。

作者注:隆中到底在今南阳、还是襄阳,争执不休。

《出师表》与《诸葛亮集文集黄陵庙记》均记载诸葛亮“躬耕南阳”,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隆中对》又明确写了刘备与诸葛亮会面是在隆中。

本书采用隆中在今襄阳以西约二十里、且当时隆中所属的邓县归南阳郡管辖的设定,即离襄阳城近、归南阳郡管辖的折衷设定。

至于具体史诗如何,有待史学家考证,非小说家可以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