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快步走着,临近了塔下,路上李亿说着:“听说这山上的寺庙已经改了名字,现在好像叫长庆寺。”
“长庆,似乎庆这一字,方能配上庙宇佛堂的恢宏气派。寓意长久兴庆,可惜事与愿违啊。”温庭筠摇头叹息,他转头问向李亿:“子安,佛家和道家,你认为哪家的观念才是对的?佛家说普渡众生,道教讲人分三六九等,依你看呢?”
“在弟子看来,两家都是为了拉拢信徒罢了,或许无所谓对不对,佛家说普渡众生,无非是希望天下的贫苦百姓都有生存的信念,都来信奉自己的教派,他们还讲来生,今生犯下的错来生会报,今生造的福,来生会有回应。可是,无法证明,所以我不信。道家讲顺应天道,借大道之力修炼自身,但又不局限于天道,道家讲长生,讲天分,认为人就是有优劣的,所以他们不是度化所有人,甚至只和权贵相交,弟子也不赞同。所以,我只信我自己。”李亿并不避讳,因为李亿清楚,温庭筠和自己一样,都是只信自己的人。
温庭筠听完了点点头:“你说的很对,佛家讲平等,道家讲不平等,都有些过于极端。那么幼薇你呢?”
“师父,弟子对这些教派并不十分了解,只是看父亲的那些书了解过一些,也能说嘛?”鱼幼薇歪着脑袋,有些不敢说话。
“自然是可以说的,你说的对与不对只是一种看法,师父是不会怪罪你的。更何况这种问本身就没有什么对错。”温庭筠冲着鱼幼薇摆了摆手示意鱼幼薇不要在意。
“那好吧,其实弟子倒是看过一些佛经和道家典籍,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但就像师父说的,两家都很极端,在弟子看来,佛家就像是月亮,总是笼罩着一丝哀愁,道家像是太阳,永远都绽放着光芒。”
“哦?你这比喻倒是十分的有趣,不如详细来说说?”三人正独自交谈,却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位老者的声音,三个人同时抬头,却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位身穿僧衣的老和尚在扫着地,这位老和尚虽然须发皆白,但是身子挺拔,动作敏捷,显得精神矍铄,眼睛里透出的是坚定和睿智。
三人看到这位老僧,这才发现,不知不觉的他们已经走到了寺庙的门前,古寺上面书写着三个金色大字,竟不是“长庆寺”,及至寺门,才发现竟是长清寺,瞬间感觉,清之一字用在此处极妙,这无数楼宇殿堂,因这一字,便与四周的山水一般,灵动清隽了起来。
而鱼幼薇被这老僧一打岔,吓了一跳,半天没说出话来,把老僧看到鱼幼薇这个样子,呵呵的笑了起来,和蔼的说:“小施主不要紧张,老僧这寺庙冷清的很,今天也不知是什么日子,接连来了许多几位贵客,高兴的我特意来把门口清扫一下,听到小施主言语如此睿智有趣,实在没忍住,竟开口打了茬。几位是想来这寺中参观吧,请,我们边走边谈。小施主也可以再好好想一想,老僧对你刚刚说的话还是很感兴趣的。”
鱼幼薇和李亿听完都看向了温庭筠,温庭筠冲着老僧温和一笑,也冲着鱼幼薇和李亿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跟着老僧,于是老僧带着三人跨槛入寺,瞬间,三人心中感到了一丝丝宁静。槛外是红尘俗世烦扰纷争,槛内是木鱼声声佛性如莲。寺内香火缭绕,几位香客们在袅袅青烟中虔诚祷告,声轻目静,于佛音梵唱中找寻着心灵的安宁喜乐。
那香炉之中有香在缓缓的燃烧着,最顶端的一点火星散发着一缕缕的青烟,在空气中飘渺。一阵阵寺庙特有的香火清香飘入众人的身体,此时众人浮躁的心也更宁静了几分。
“大师,您可是这里的住持?听闻战乱时这寺中有位小和尚坚持维持古寺,可是您?”李亿开口问道。
那老僧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只是笑笑。
“当初大家都走,您能留下,晚生敬佩。”李亿又说,只是眼睛一直在看着老僧,似乎实在寻求老僧告诉他一件事情的答案。
温庭筠知道,李亿是在好奇这老僧为什么不走,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在这寺中坚持,但是温庭筠却摇摇头,这老僧看着普通,实则肯定已经看透人间俗世,心中已然得道,他这样冒失的询问,实在是有些不礼貌。他倒是不怕老僧生气,毕竟像老僧这样的人,境界已然超脱,恐怕世间没什么事情能让他产生什么过度的情绪。
这时,那老僧缓缓的说:“你们看,这青烟袅袅便是人间万象,这火星明灭,便是生离死别。这与红尘世间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僧愚钝,但在这一柱柱的清香中,已经死了无数次,生了无数次,无数念头起,无数念头落,山上山下,无非是换个地方打坐吃斋。”
那老僧并没有直接回答李亿的话,而是像是在自言自语,但是几个人都已经懂了,这老僧果然是清心寡欲,而且悟出了人间大道,其实佛也好,道也好,不过是追求最真实的自己,上天给众生一场场的磨难,其实就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认知自己。
身在红尘的我们一如这些香客们,总在不自觉中找寻自身的净土。儒家历代的文人墨客,在山水文章中摒弃柴米油盐,追求心灵的洒脱升华;佛家讲究清净苦修,以摆脱肉身桎梏,求得心灵的慰藉与超度。比起佛儒两家,道家似乎更追求心灵的自由,试图通过长生不老来让肉身永恒,从而可以与思想一同遨游天地间。
十阶一堂,百步一宇。山上的湿气有些重,竟然下起了丝丝的细雨,因着霏微的细雨,湿了阶石,愁了心绪。老僧带着众人行至一棵巨大的梅花树下,一树枯荣,从历史的帷幔中轻探出枝头。恍若见,高人隐士,青衣纶巾,墨带素屐,在树下品着青梅酒的沁香清冽,或酣言畅谈,或低眉轻吟,这一幅幅画面,定格成今日被雨水洇湿的历史,供后来之人倾慕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