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君,你是不是想要像阳春园一样开几家分店呀?”
众人一听,有理呀,纷纷把目光投向王莽。
“你们呀,还是甄丰有脑子,深知我心意。”
王莽说完又道:
“我正有此意,我们先做试验开一家店,不为赚多少钱,总结出经验和规律来。”
“这类店铺占地可大可小,投入也一样,但见效快,而且可以安排老幼妇女参与劳作。”
“每个店铺又可以覆盖周边集市,官吏衙门,书生儒生雅集之地,还可以跟酒楼、茶馆合作送货上门,又可以让一部分贫困小厮、落魄书生参与进来,有事情可做。”
“民以食为天,兄弟们觉得可行不可行?”
大家听了都齐点头,只听王莽又道:
“每个分店依旧设立早、中、晚施三十碗白粥的举措,以绵薄之力援助老幼之人,也能起到广而告之和好口碑的作用。”
“多了我们也承担不起,毕竟穷困潦倒人家还是不少,我们只施给老人和孩子。”
“我们先期主要要考虑总的方策和对策,比如用什么店铺名称,制作店铺口号,各类养生粥的统一张贴画作和说明,施粥规则说明,掌柜和店内伙计培训,跑腿小厮的人数,招聘的细节,报酬,原材料的统一采购,养生粥的定价,这些是需要事先统一考虑的。”
众人正想一起做点事情,听了王莽这么详细的介绍,更认定他肯定做过大量功课了。
大家手上都各有闲钱,当场纷纷表示要参与,直接拍板了。
在王莽的提议下,股东们统一入“大新社”,王莽任社长,甄丰、王舜、王邑、王去疾、严尤等为副社长。
王邑提议王小眉为社员,说:
“都是官,没兵怎么行呀,小弟提议王小眉妹妹为社员。”
大家一致说好,哄然拍手通过。
王小眉在边上听了也很开心,举着双手拍着,说道:
“各位哥哥,既然小妹为社员,你们可不能以大欺小,要保护好我的哦,要不然我不开心,一逃,让你们连个兵都没有了!”。
众人大笑!
随后众人就店铺名,店址,人员招聘,分工负责等等进行了一系列大讨论。
最终选定了还是叫“大新粥铺”。
第一家开在王莽家厢房,曹氏为总铺掌柜,王永、王小眉为助理,骋请了邻居张妈、赵妈、李妈等几个贫困家庭的人做店内伙计,挑了个黄道节日,正式开业了。
开业前各就各位做足了功夫,用雕刻的木板印刷,印了不少广告纸,由众人去就近的商铺、茶楼、酒楼张贴发放。
凭广告纸还可以减半付费。
那个时候小广告都没有的,哪见过这种新鲜的手段,纷纷好奇前来,天天人满为患,加上天天早、中、晚三十个人排队领施粥,一条长龙,都成了一道风景线了。
王莽他们不断调整雇佣人手,加派采购力量,加强制作培训,掌柜管理培训,考核细化,多卖多得,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运行体系。
总店成功了,又扩展了王莽家沿街的一间厢房作为营业用房,装饰风格简洁大方,类似雅室设计。
原先的那间就成一些跟从的食堂,配着白粥、白馒头外,还供应了王曼传授手艺的油饼、高馍。
张妈、赵妈、李妈家闲置的房子都租过来用作了培训场地、伙计宿舍。
王莽他们日常办公议事场地,练武基地也转移到了赵妈家中。
东南西北都开了各三家分店,由于营销方式到位,宣传形象,养生粥口味又好又有功效,还能送货上门,加上粥铺选址规划得当,开一家红火一家。
“大新粥铺”成了京都新的金字招牌,迅速蹿红,连京都阳阿公主也听闻了,特地跑过来跟王莽谈了几次,投了一些钱入了股。据说金额不小,股份却不大。
阳春楼等几大酒楼随后也放进了特制品名的养生粥,成了早餐和酒后必备。
赵飞燕缠着阳阿公主,跟着她来见了王莽,总算不用前几年那样只能拉着妹妹赵合德远远地偷着看一看,可以近距离光明正大的接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