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海面之下(上) </p>
现代国防力量,陆军、海军、空军缺一不可。军事技术越是向前发展,军种、兵种的分化就越是复杂,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各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海军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除了水面舰艇的技术更新之外,水面之下的军事技术发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p>
潜水艇,这种兵器的概念其实很“古老”,早在十七世纪,就曾有人研究过能够在海面之下航行的船只,但是受制于技术条件,真正的潜水艇雏形是在十九世纪末出现的。 </p>
现代潜水艇的发明人是爱尔兰裔美国人约翰.菲利普.霍兰,他于1897年为美国海军制造了第一艘“霍兰潜水艇”,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制造出了潜水艇,而且从一开始,他设计的潜水艇就能够发‘射’鱼雷。 </p>
潜水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最初使用汽油机做水面动力机,蒸发的汽油蒸汽弥漫在潜水艇舱内,一个火‘花’就能引起爆炸。这使驾驶这种水下兵器成为一种非常冒险的工作,而且航程也非常有限,‘性’能平平,只是出于海军对水下攻击战术的兴趣,这种水下兵器才没有中断发展。 </p>
经过各大海军强国的改进,潜水艇最终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作战兵器,各海军强国纷纷研究潜水艇制造与战术,在这个军备竞赛中,美国人的领先地位很快被法国人超越,法国的造船厂首先批量制造出了远洋攻击型潜水艇,至于法国的世仇德国,开始时反应迟钝,直到法国人的潜水艇战术刺‘激’德国皇帝之后,德国的造船厂才开始仿制法国潜水艇,并最终后来居上,依靠着雄厚的国力和先进的技术,以及德国对殖民扩张事业的那种狂热,德国的潜水艇终于成为技术上的领跑者。 </p>
中国作为一个海军弱国,从一开始就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潜水艇上,在赵北的策划下,中国以德国为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制造潜水艇,这离不开赵北的战略指导,但更离不开德国造船专家的技术帮助,没有德国的技术专家和‘精’良设备,中国也不会成为能够组装、制造远洋攻击型潜水艇的国家。 </p>
当然,考虑到国力以及战略的需要。中国的造船厂不仅制造出了远洋潜水艇,而且也制造了更多的近岸防御型潜水艇,这些近岸防御型潜水艇由于排水量不大,体积也不大,因此很适合在浅海区执行任务,而现在,潜伏在旅顺停泊场海面之下的那些潜水艇就都是这种近岸防御型潜水艇。 </p>
此次“闪电方案”,突袭旅顺、大连的不仅有空军部队,也有海军部队,除了在渤海海面执行巡逻任务的快艇部队之外,参与此次攻击行动的海军主力部队就是这些潜水艇部队。 </p>
现在潜伏在旅顺口海面之下的一共有九艘近岸防御型潜水艇,其中有两个型号,一个型号是“海狼级”,这是中国自行制造的近岸潜水艇,共有七艘,另一个型号则是“水手级”,这种一种由奥匈帝国制造的近岸潜水艇,它实际上是美国“霍兰级”潜水艇的改进型号,中国从奥匈帝国一共进口了五艘“水手级”潜水艇,并对其动力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p>
这些潜伏在日本联合舰队第二分舰队基地‘门’口的潜水艇实际上在空军发起攻击之前就已经抵达战位了,天没亮之前。这些潜水艇都在海面活动,天亮之后才潜入海面之下,就直接在海底坐底,等待着空军行动的结束。 </p>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方案,空军将于上午七点左右对旅顺、大连发起攻击,攻击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分钟,而潜水艇部队的任务就是在空袭结束前后对港口的日本军舰发起攻击,力争扩大战果和国际影响,使日本海军驻旅顺的舰队失去战斗力。 </p>
现在,已经是上午七点半了,潜水艇部队可以出击了。 </p>
…… </p>
“海狼级”潜水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到五百吨,与“水手级”一样,很适合在浅海活动,不过由于鱼雷数量较少,所以对于攻击的‘精’确度要求较高,总参谋部要求潜水艇的艇长们务必做到弹无虚发,一颗鱼雷换一艘防护巡洋舰,两颗鱼雷换一艘装甲巡洋舰,毕竟,海军装备的鱼雷不是十六英寸口径就是十八英寸口径,比空军的那种“龙虾”鱼雷大得多,威力也强得多,一颗鱼雷过去,如果是轻型军舰的话,往往就是一弹一舰的‘交’换比。 </p>
作为一名“海狼”的艇长,饶国梁现在压力很大,他倒不是没有信心做到“一弹换一舰”,他只是担心没有足够的猎物让他消灭,他担心空军已经将那几艘日本海军的主力舰消灭。海军只能吃虾米。 </p>
饶国梁以前是四川新军的军官,与空军中校秦炳是战友,同时也都是同盟会的反清同志,当“戊申”爆发、四川同盟会分会策划的四川起义失败之后,他也与秦炳一样,跟着同盟会的干部离开了四川,赶到武汉,按照饶国梁的本人意思,到哪里都是,干脆就投奔共和军算了,可是同盟会的高级干部不同意,结果,他最后也与秦炳一样,去了福建,加入了福建军,并且一直留在许崇智的部队里,直到后来闽军改编,饶国梁才被许崇智推荐到了海军,参加了第一批潜水艇部队指挥官培训班,并顺利的拿到了毕业证,之后,他就成了一名潜水艇艇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