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走向战争(上) </p>
对于世界而言,公元1937年到公元1938年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处于动‘荡’之中,这种动‘荡’既是政治意义上的,同时也是社会意义上的。 </p>
就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的内战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德国和意大利越来越深的卷了这场西班牙人的战争,而相应的,苏联和法国也不得不做出类似的“关注”,试图通过外国人的手徒劳的平衡一下越来越不平衡的欧洲力量均势,与此同时,英国政fǔ也在国际局势的动‘荡’之中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就在1937年,爱尔兰终于完成了独立的所有手续,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了英国政fǔ的“退缩战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英国国力的进一步衰退,实际上,自从欧战结束之后,英国的经济基本上就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随后的大萧条又使英国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之中,继续维持一个庞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英国政fǔ只能选择“退缩战略”。 </p>
相比英国政fǔ的退缩战略,中欧强国德国的迅速扩张令人瞠目结舌,如果说进军莱茵兰和干涉西班牙内战还只是纳粹德国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德国在1938年‘春’天吞并奥地利就可以看作是德国重建中欧霸权乃至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标志,而且像在莱茵兰危机中一样,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战略,英国政fǔ和法国政fǔ再次表现出了强烈的“绥靖主义”情绪,甚至连苏联关于“共同行动”的建议也被英国首相傲慢无比的拒绝了,显然,指望英国是不可能阻止德国的扩张势头的。 </p>
英国政fǔ的立场进一步助长了德国的野心,于是,随后德国又对捷克斯洛伐克发起了攻势,并进而由苏台德“自治”问题而引爆了“五月危机”,只是因为苏联的强烈反应以及英法两国虚张声势的口头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政fǔ才得以暂时度过危机。 </p>
以上就是欧洲的动‘荡’局面的基本面,虽然局部地区战斗正酣,但是毕竟还没有爆发席卷整个欧洲的全面战争,欧洲人似乎还可以享受暂时的和平生活,虽然这种和平的生活依旧是动‘荡’的。 </p>
相比欧洲的动‘荡’,亚洲的动‘荡’形势更为剧烈,因为在亚洲,就在1937年冬天和1938年‘春’天,亚洲连续爆发了两场局部战争,分别是“土伊战争”和“第二次南洋战争”。 </p>
“土伊战争”爆发于1937年冬天,战争的一方是土库曼苏维埃政权,战争的另一方就是伊朗,在1935年,‘波’斯帝国正式将国名改为“伊朗”,最高统治者是礼萨汗国王,这是一位‘精’明强干的统治者,一心学习土尔其领袖凯末尔,想将伊朗变成中东强国,他不断的与国内和国外的敌人进行着斗争和妥协,试图寻找到一条走向强国的道路,但是遗憾的是,这个世界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当强国下定决心干涉弱国的内政的时候,任何单纯的外‘交’手段以及国际捭阖是不能拯救弱小国家的,于是,“土伊战争”就爆发了,站在土库曼苏维埃政权背后的是苏联,而站在礼萨汗背后的则是英国,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东方大国的影子,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p>
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上下其手的话,原本由英国扶持的土库曼素丹国是不会在1936年初轰然倒下的,而当素丹带着家人与珠宝逃亡阿富汗之后,中国却没有出动那规模惊人的陆军力量以稳定当地局势,而是采取了让人困‘惑’不已的“不干涉立场”,于是,在那一片魂‘乱’的土库曼素丹国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了几股军事力量,内战似乎一触即发,而且也使当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真空区,将周遍的一切高压力量都吸了过去,英国人试图卷土重来,苏联则试图将它那赤‘色’的狂‘潮’冲向印度洋,就连阿富汗的统治者也试图染指土库曼的利益。 </p>
在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残酷内战之后,苏联扶持的土库曼苏维埃势力成功的击退了英国政fǔ支持的阿富汗军队,并消灭了国内多数竞争对手,于是,在1937年秋天,土库曼苏维埃政权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而且就在之后不久,为了解决在‘波’斯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边境纠纷问题,以及为当年的那个‘波’斯苏维埃政权报仇,土库曼苏维埃政权主动挑起了“土伊战争”,进攻一方除了得到来自苏联的大力支持之外,也得到了许多中国旧式武器,虽然有分析认为,这些中国旧式军火武器是来自于另外几个中亚小国,但是英国政fǔ可不这么看,英国政fǔ坚持认为,这些军事援助直接来自于中国政fǔ,在“土伊战争”问题上,中国显然与苏联站在了一起,而目的似乎正是为了吸引英国的注意力,使英国无暇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局势。 </p>
让人惊讶的是,由于在远东共和国的政策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中国与苏联近年的关系一直非常冷淡,可是现在却又因为中亚危机而联起手来,或许,国际政治就是这么的复杂吧,当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曾经相互敌视的两个国家也可以很快的进行合作,苏联对英国很失望,认为英国不能帮助它阻止德国的扩张,至于中国,则尽可能的利用这场“土伊战争”为自己攫取好处,这种好处不仅是战略上,而且也是经济上,就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军队里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军火武器,甚至是装甲作战车辆。 </p>
表面上看,中国在这场“土伊战争”中的“不干涉立场”似乎是没有立场,或者说只有经济立场,但是英国政fǔ中的一些战略分析家则坚持认为,在这个“不干涉立场”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这个‘阴’谋要么与苏联有关,要么与英国有关。 </p>
事实证明,英国战略家的分析似乎是正确的,就在英国政fǔ忙不迭的将关注重点转向中亚方向时,东南亚地区的局势“瞬间”就紧张起来,而这种紧张局面却是由“东婆罗洲危机”引发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