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寝宫的刘宏丝毫不给世家大族争夺大鸿胪的时间,直接一道“迁光禄大夫杜密为大鸿胪”的圣旨便传了出去。 </p>
而经过内阁的商议,说是商议到不如说是刘宏直接的命令为好,于是内阁直接一道“将羌人迁入司隶”的圣旨传到了破羌将军段颖的手中。 </p>
花开两朵各表一只,暂且不提朝中争斗,先说西凉之事。 </p>
段颖,,字纪明,武威姑藏人。初举一孝廉,拜宪陵园丞、阳陵令,后迁辽东属国都尉,鲜卑寇边,以计破之。永寿二年(即156年),镇压琅呀东郭窦、公孙平领导的流民起义,封列侯。 </p>
可以说,段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 </p>
段颖接到朝廷的圣旨,再一联想之前朝中的事情,便笑着对帐内的众将领道“当今皇上真是一位英明君主啊!我大汉中兴有望啊!不知诸位可愿为大汉中兴出一份力?” </p>
“单凭将军差遣。”帐中的将校齐声道。 </p>
段颖帐下,可是牛人不少啊! </p>
后世大名鼎鼎的黄埔嵩便在其帐下担任越骑校尉司马,还有后世大名鼎鼎的董卓也在其麾下担任郎中一职。 </p>
越骑校尉司马是汉朝京师北军的官职,汉朝的军队主要分为京师驻军,地方驻军和边军三支。 </p>
地方驻军便是县尉,郡尉以及州都尉手中的本地防御守军。 </p>
边军则是单独设立,只是驻防边界,兵力虽多,但是皆是半兵半农。 </p>
京师驻军则是真正的精锐,分为南军和北军,景帝时期,南军便名存实亡与北军合并了。每次出征皆是由朝廷派遣的将领,在北军中挑选官员和士卒,赶往边界,以边军一起抵御外敌。 </p>
这种制度虽然保证了军队在中央的控制之中,但是却无法有效的支援边境,这才使得每次边境都是被劫掠一番,汉朝才反击。 </p>
并不是边军无能,实在是制度的问题。 </p>
此时的汉朝精锐的北军只有十万多人,三万在北方度辽将军黄埔规(如今的右将军,五原县侯张焕)手中,三万在段颖的手中,一万则是在卫尉手中护卫皇宫,如今只有三万人在北军归执金吾掌管。 </p>
再说段颖,段颖带着这三万北军和三万边军,与东羌大小数十战,终于将东羌打的收缩兵力,不敢主公出战。 </p>
段颖在大帐中,宣读完圣旨后道“如今这东羌不敢出战,我等在此空等,实在是浪费粮草,不知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p>
话音刚落,一直想要表现自己的董卓便起身道“将军,我等之所以每次等敌人来攻,不过是因我军骑兵少,而东羌之军皆是骑兵的原因,不如让属下去西羌游说一番,让其出兵,到时我等便可一举将东羌拿下。” </p>
黄埔嵩闻言道“董郎中,在西羌中有很高的威望,这点是大家所共知的。只是不知郎中打算用什么条件,让西羌出兵呢?要知道,东羌虽然连连被我军所败,但是其皆是骑兵,我等并未对其造成太大的损失,如今东羌怕是仍有可战之士四五万人。” </p>
停顿了一下,黄埔嵩见众人都在听,便接着说道“而想要全歼这只东羌,将其迁入司隶,恐怕西羌至少要出动两万人的骑兵,才可以,不然还是会让其跑掉。那样便得不偿失了。” </p>
董卓不以为意的说道“只要许诺,将东羌的草场交由西羌管理,西羌别说两万人,怕是四万人都会派来。” </p>
听到董卓这话,段颖一拍身前的案几,怒声道“一派胡言,皇上刚刚才来圣旨,叫我等将羌人迁入司隶,你便想将东羌之地,交予西羌。你如此视朝廷于无物,是谁教你的,是张然明不成?(张焕字然明)” </p>
董卓闻言急忙跪下道“属下不敢,只是此法是我军快速解决东羌的最好方法啊!” </p>
段颖与张焕,黄埔规三人表字中皆有一个‘明’字,又都出身西凉,因此被称为凉州三明。 </p>
但是段颖和张焕却是极为不和,这点董卓是知道的,自己也算是遭受了无妄之灾,毕竟军帐献谋,是不会追究言对言错的。但是如此屈于人下,董卓实在是不甘心,于是低着头的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