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春光正好,元娘搬了个躺椅放在海棠树下躺着。 </p>
闭上眼,脑子里全是以前她和母亲在这个院子的情景…… </p>
燕娘也跟了过来,在院子里一边拔草,一会儿就耐不住了,开始和元娘说话。 </p>
“那吴妈妈最近倒是颇为乖觉,今日去领饭,半道上遇到她了,东拉西扯了半天才知道她是表功来的,难怪这两天太夫人没动静,原来是被她劝住了,晨昏定省也给您免了。” </p>
“大小姐,你怎么不说话?”燕娘看她没搭理自己,搬上小板凳直接坐到了元娘的旁边,伸着头看着她。 </p>
元娘思绪被打乱,突然后悔带她过来了。 </p>
“大小姐?”燕娘又向前凑了一点。 </p>
“我在想今天第三天了,不知道屏姑姑的药用了没?我心里怎么有些没底。”元娘看推开燕娘伸过来看她的脑袋,闭上眼有些无奈的开口。 </p>
她以前跟着师傅都在民间行医,乡野之人整日风吹雨打,身体壮实,小病一副两幅药就好了,可宫里的人养尊处优,又劳动不多,还常喝补药,药量会不会有点不妥? </p>
唉!这要是在庄子里她早就过去问了。 </p>
燕娘坐在一边的石凳上,给元娘倒了一杯茶:“大小姐,我记得去年我家娃背部生红瘰,你上山采药去了,找了大夫说是上山砍柴被虫咬而引起的,就用了一般的药膏涂上,过了2、3天,孩子发烧说胡话,背上还生了不少脓包,我赶紧又找了其他大夫,有的说是蛇缠疮,有的说是丹毒,说来说去都拿不定主意。后来幸亏你回来,采了孔雀花捣汁给涂上,果真,一天一夜就消了,村里人都说你是活神仙呢,那姑姑不过是个小病,大小姐不用担心。” </p>
“她是太后身边最亲近的人,治不好以后咱们怕是难进宫了。”元娘叹了一口气,她其实更想知道她给太后的方子用了没有,如果有效果,以后她进宫定会方便许多。 </p>
“再说也不是我厉害,是我师傅厉害,这孔雀花是他在外面收集民间验方,是一个老大娘给他说的,他用了很多次,效果特别好。”元娘拿着茶碗,慢慢的啜着。 </p>
“那药是挺好,就是不好找,上次找了半天才找到,还累小姐你差点掉沟里。”燕娘想起采药时的艰难,满是歉疚。 </p>
“你家孩子是发现的晚了,如果早点,症状比较轻,可以用针刺一下红疹的地方,拔罐放血,两头用艾灸灸个半个时辰,两三次也就好了。”元娘把茶碗递给燕娘,又躺下了。 </p>
“你把本事都教给我了,不怕你师傅说你。”燕娘站着轻轻推了元娘一下。 </p>
“我师傅巴不得人人都学他的本事,可惜没人愿意跟他吃苦。”想起师傅,元娘就有些惆怅,她也想跟着师傅把他一身本领学来,可惜自己牵袢太多,总是静不下心来去琢磨。如今也不知道师傅在哪里,他六十几岁的人了,每天在外风吹日晒,也不知道有没有照顾好自己。 </p>
不过走之前说好了,等她事情了结要给他帮忙编书的,他老人家收集了一辈子的医书和民间医方,就是想把这些方子传下去造福后人,无论如何,她要帮着实现这个心愿。 </p>
外面突然响起了人跑动的声音,是朝这里来的,元娘睁开了眼。 </p>
“宫里来人了,是一个小太监,少夫人请孩子您到正厅去呢!”一个小丫头跑进门气都没喘匀,就急急的开口。 </p>
肯定是她开方的事,元娘赶紧理了理衣服,快步走到正厅,来的还是熟人,双喜公公 </p>
一见元娘过来,他赶紧起身:“今日受屏姑姑的托,来谢大小姐的。” </p>
元娘立刻心花怒放,无论什么时候,做为大夫没有比病人说谢谢更好的事了。 </p>
双喜用手捧过一个盒子:“姑姑当日回去就吃了那药,昨日就说好多了,在太后面前都提了好几回。这是太后命我们在宫里搜寻的医书珍本,姑姑说就当是谢礼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