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的管事也不理她,只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她。三姑娘的钱是那么好拿的?但凡稍微有点脑子的人是绝不会与黄三打交道的。
一个单薄少年跟着一个男人走进巷子来。挺冷的天儿,他只穿一件旧青袍,怀里鼓鼓囊囊的,似是揣了什么东西。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余嫂子的儿子,张伯年。
他原以为张伯年见自己的母亲滚在地上求饶的样子会惊讶,会伤心,会惊恐,但,张伯年只淡淡地扫了一眼余嫂子,便转头看向他:“借契文书可给我看一下?”
黄家的管事自是不惧他,将借契文书扔给他,笑道:“三千两白银不过是小事,你娘果然是你的亲娘,卖起儿子来心狠手辣。”他说着,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另一张文书,同样扔给张伯年。
薄薄的文书被折成小小的一块,张伯年展开,看着上头的文字,素日里他最迫不及待阅读的文字成了根根利刃,不断地扎向他,鲜血淋漓。
“……余氏之子张伯年须得事事听从黄三安排,若有反悔,余氏将遭受黄家极刑……以此为契。”
黄家的管事趾高气昂:“听说你念书念得不错,这上头的文字,你可都懂?”
张伯年的唇角扯出一丝苦笑来,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娘亲。余氏的发髻披散着,正傻傻地看着他,一双眼皱纹纵横,显得老态龙钟。其实,她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他还记得小时,母亲不是这个样子的,却是他拖累了她吗?
罢罢罢,人的命数天自定,有人贫寒出身,东奔西跑,挣扎一生,仍旧陷于困苦之中,一日三餐无以为继;有人出生便是钟鸣鼎食之家,庸庸度日,却是荣华富贵终生。
他闭了闭眼,再度睁开,问那管事:“要我做什么?”
“识时务。”那管事唇角邪邪一笑,“听闻你的恩师顾闻白得了重病,你身为他的得意门生,为谢师恩,务必榻前侍疾,当然了,黄三姑娘希望,顾老师能在你的手下安然逝世。”
呵,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张伯年缓缓一笑:“请黄三姑娘放心,伯年定然能做成此事。”
他说完,没再看余嫂子一眼,只决绝离去。
余嫂子呆呆地坐在地上,看着张伯年单薄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忽而扑向黄家的管事:“我儿子很听话,是不是他害死了顾闻白,还能得一笔钱?这钱,你就先给我罢!”
呵!异想天开。都说虎毒不食子,这余嫂子怕是得了失心疯。
黄家的管事一脚踢开她,吩咐手下:“将她拘起来,一日给一碗粥吃。”他厌恶地道,“许多人家,一碗粥怕是还吃不上呢。”
余嫂子挣扎着:“你敢,我儿子以后是要做大官的,到时候让差役将你抓起来,千刀万剐,求死不得……”
没有人理她。
咏雪回得苏家鞋袜铺时,李遥仍旧在店堂中喝茶。见她回来,又柔声问道:“咏雪回来了?”
李管事可真吓人,咏雪朝他笑笑,脚步加快,进了内院。
见得娘子,她才松了一口气,与苏云落道:“沈大夫说了,顾老师不过是小疾,很快便好。”
这李遥,便爱诓人。自从这回来了灵石镇,还巴巴的要做起红娘来了。难不成,那顾闻白竟这般好,让一向眼光极高的李遥都站他那边。想起数次与顾闻白的相处,苏云落只觉得他一张脸皮极厚,净是干些不要脸的事。
既他无恙,那她便安心了。
她照旧坐在榻旁,预备练字。
咏雪自从识了一些字,对别人写的字儿也十分感兴趣来。方才匆匆忙忙,还来不及看沈大夫给她的药方,此时得闲,便从袖里掏出方才沈大夫给她的药方来:“娘子,沈大夫的字可真好。”
咏雪不过初入门,便夸赞别人的字好,苏云落可不相信,便伸手接过来:“让我瞧一瞧。”
她将药方展在桌上,欲细细看着,不过一目十行,一颗心便狂跳起来。
只见上头写着:
闻白十钱
凶险九钱
昏厥八钱
李遥竟是没诓她!这死竹子,没那等本事,非要去凑什么热闹!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可便是她承了他的情,欠了他的命!她可不想夜夜做那噩梦,日日心气不顺!
咏雪在一旁,也磕磕巴巴地念着,还没念完便觉娘子的神色变了。娘子抓了手炉,欲下榻趿鞋,却嘶痛了一声。她差些忘了,自己的脚还肿得似馒头。
“娘子,您这是要作甚?”咏雪扶着苏云落,手忙脚乱。
“叫李管事备车!”苏云落忍着痛,吩咐咏雪。
咏雪急急出去了,苏云落想了想,又往榻上的床板一按,暗柜显现出来,她从里头抓了一个小匣子出来,自言道:“倒是便宜你了。”嘴上如是说,却自个弯腰使力穿了鞋,手炉也不要了,只紧紧抱着小匣子。
李遥仍旧在店堂悠闲地喝着茶,咏雪慌慌张张出来,尚未张口说话,他便柔声笑道:“东家可是让我去备车?”
咦?李管事莫不是娘子肚子里的蛔虫?咏雪傻了眼。
一阵兵荒马乱后,三人总算上得马车,慢悠悠地驾车往顾家而去。
片刻后,阿元照旧不停地擦拭着柜台,帘子一撩,一大一小的两个人进得店中来。小人儿却是一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她穿着狐裘做成的小斗篷,戴着风帽,一见阿元便欢喜道:“阿元哥哥,蓉蓉要吃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