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想到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之事,心中的怒火又按了下去,那一次削藩,差点动摇了大唐的根基,凡事要慎重。
“那里是什么?”
第五守亮顺着李适所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大圈圈矗立在河流的边上,缓缓转动着。
“老奴去打探一下。”说完,第五守亮翻身上马,朝附近的村落奔去。
郑珣瑜此时也走到了李适身边,“陛下,老臣听闻东京附近传有一水利工具,名曰‘重光筒’,能自行汲水浇灌田地,河南道多受其利,臣仔细观察,应是此物无异。”
“重光筒?去看看!”李适当先一步朝河边走去,众人随后跟上。
正待李适细看筒车的时候,第五守亮拍马奔了回来,“启禀陛下,此物……”
听完第五守亮的奏报与郑珣瑜所说无二,李适满意地点点头,身为首相,却能足不出屋而知晓天下之事,可见郑珣瑜是个称职的,这位置还让他多做几年吧。
李适在位期间,尤其是晚期,对臣子猜疑很大,宰相更是像走马灯似的轮换,大多不过五年。
“为何谓之‘重光筒’?”
“据村落里人将,此物乃太子殿下校书刘禹锡推行,陛下可到东京之后,召此人一问。”
李适即将驾临东京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李诵的耳朵里,他在忙着接驾,李煜却在忙碌着“醉人居”开张的事情。
经过半个月的琢磨,他的第一辆自行车终于问世,只不过与后世那个自行车相比,简化了许多,车胎则是猪皮代替。
“郎君,此物当真能行走?”对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刘福有些不自信,两个轮子的连立都立不起来,又如何能载人行驶?
李煜此时已经按捺不住要骑上去兜风一试了,“看某的!”
只见他右腿往上一跨,双脚一蹬,车左摇右晃了两下,便平稳地朝前驶去,速度比行人走路要快太多了,只是在轻便性上要比后世差不少。
李煜觉得很平常的事情,众人却觉得过于神奇。
“我……我不是眼花了吧?居……居然真的倒不了。”刘福有些不敢相信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哥哥,要!!”环环一见哥哥那么风光地骑着车,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跑着追了过去。
李煜双脚一着地,将妹妹放在了车后面的架子上,一阵风似的又开始在院子里兜圈,逗得妹妹开心地大笑。
试骑结束,李煜将自行车停到了一边,“就按照这个标准做,多多益善,人手不够的话,可以收徒。”
“郎君,不知小的可否一试?”韩老三见到这个新鲜玩意儿,一时间心痒难耐。
“可以,你们谁都可以试试。”
众人大喜,连老管家周忠都摩拳擦掌,老树发新芽,忍不住也想尝尝鲜。
韩老三闻言,抢先一步喜笑颜开地朝那辆自行车走去,若是有了这个工具,日后巡视田庄,可省了不少腿脚。
他也如李煜一般跨上车,两脚一蹬,满以为也如李煜那样,如风一般前行,不想车刚动,他就失去了平衡,连人带车摔了个七荤八素。
“哎哟!”
韩老三揉着摔疼的屁股站了起来,“郎君,这东西很奇怪!怎么在小的手里就不听话?”
李煜白眼一翻,若是说会就会,那后世的自己就不会摔了无数次才学会骑自行车了。
韩老三这一摔,摔去了其余人想要一试的打算,周忠忍不住摸摸自己的屁股,幸好自己没抢先上啊。
“某今后会一一教你们,老周,从农户里找几个年轻点的,今后他们有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