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因德宗府库之积,颇约费用,天子身服澣濯”。可见李适在削藩战争后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并没有变得多奢侈。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李适的削藩战争虽然失败,但它成了唐朝皇帝的反面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唐宪宗“元和中兴”时期的削藩奠定了基础。
总体上来说,伴随削藩而来的“四镇之乱”、“泾师之变”“奉天之围”,沉重打击了唐德宗,也让中唐王室复兴唐帝国的梦想破灭。
在对待藩镇割据问题上,他锐意削藩,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建中元年(780)4月,泾原守将刘文喜不服诏命,公然索要节度使旌节。
德宗即刻下命朱泚、李怀光联合出兵讨伐,还命令张巨济带领二千禁军前往协助。
朱泚等将刘文喜包围在泾州,但长时间不能攻克。当时正值天旱,收成不好,征发粮草,输送给养,使得朝野内外骚动不安,朝中诸臣上书请求赦免刘文喜。
但李适一改代宗时姑息妥协的作法,变得非常强硬。
当刘文喜叛乱被平定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部下正好在京城,德宗便让李正己的部下欣赏了刘文喜的人头,警示威慑意味不言而喻。
不久,李适过生日。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河北三镇之一)田悦各献细绢三万匹,如果德宗接受这种贡献,代表两镇“贿赂”皇帝成功。
德宗却把他们的贡献,悉数拨归户部度支,以此当作两镇应纳赋税的一部分,以示“两税法”必须在两镇推行。
以军事手段平灭刘文喜,让李适坚定了削藩的决心,但也给了他一个错觉,以为面对实力更胜的河北藩镇,也可照此处置。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要求任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继承父亲,被德宗断然拒绝。
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对抗中央。
德宗调神策军讨伐,并令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副使李芃、卢龙节度使朱滔等出兵助战。
781年7月,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秘不发丧,擅领军务,奏请袭其父位,又被李适拒绝。
10月,李纳举兵反叛,攻宋州。其属下徐州刺史李淆率州归附中央,李纳即派兵袭徐州,德宗遣兵救之,大破李军,江淮漕运得以疏通。
781年8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举兵反叛,德宗调淮宁节度使李希烈讨伐,李希烈大败梁军,破襄阳城,梁崇义投井而死。
平定叛乱后,李希烈想据襄阳为已有,德宗不许。
于是,李希烈在襄阳城大掠而去,从此与中央结怨。
782年1月,唐军大破成德叛军于束鹿,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并缢杀李惟岳,传首京师。
德宗将成德镇一分为三:
张孝忠为义武节度使,领易、定、沧三州;
王武俊为恒、冀观察使;康日知为深、赵观察使。
德、棣二州飞地划归朱滔,朱滔求领已占的深州,德宗不许。而则王武俊认为自己诛杀李惟岳,功劳甚大,却没能授封节度使与赵、定二州,都心中十分不满。
此时,成德、淄青、山南东道三镇皆平,只剩魏博节度使田悦还在苦苦支撑。而唐军已将魏博镇首府魏州团团围住,田悦已是瓮中之鳖,削平河北藩镇似乎尽在反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