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作为川西最重要的战略节点,唐蕃在此曾经反复争夺,这导致维州在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置州后,225年间八度废置,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吐蕃王朝崩溃后,维州首领献州内附,方告一段落。
维州设城后,因其地处川西北河谷地带,为川北交通要道,即刻成为西川重镇。
其后贞观、天宝两代,羌戎屡叛屡附,维州也数度存废。唐肃宗乾元元年,唐朝复为维州。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州县,皆陷吐蕃。
赤松德赞在河陇地区进展顺利,更加欲图东进蜀川之地,多次派兵围攻维州。但受困于险峻的地形,屡攻不下。
为了谋夺维州,吐蕃可谓用心良苦,派妇女嫁入维州作为卧底。二十年后,生子为吐蕃内应。等到吐蕃兵再度攻城之时,内应打开城门,吐蕃才攻陷了维州城。
吐蕃得到了维州城后,改称为无忧城,意为“川西从此无忧矣”。
唐朝也从未放弃对维州的攻伐,唐朝名将韦皋便曾多次谋夺,但始终未能得手。
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唐蕃两国围绕维州城展开血战。韦皋围城打援,击溃十万吐蕃援军,杀死大半,俘虏大相论莽热。逼得赤德松赞在康、嘉戎和山南等地实行“大料集”,每三户出一军卒援助维州。
唐军即便是挟此大胜之势,也未能攻下险峻的维州城,这也成了韦皋生平的憾事。(“韦皋没身恨不能致者也”)
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维州之战后,唐蕃两个帝国都打累了,也打烦了。面对各自国内凋敝的民生,两国间战事的烈度急剧下降,开始逐渐走向以谈判换取喘息时间的策略。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蕃进行了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
两国在各自首都和边境线上,分别筑台祭天盟誓和平。到此为止,唐蕃之间从松州之战贞观十二年,638年开启,绵延183年的国战告一段落。和平终于在双方鏖战一百九十余次,死伤数百万人的祭坛上降临。
两国之所以,突然开始珍视和平了,并不是因为战争贩子都死了,而是将近二百年的拉锯战,唐蕃都已耗到灯尽油枯的地步了。
大量养军的结果是,百姓不堪重税苦役,生活极端痛苦。《唐会要》里形象的描述了当时的窘境,“近日以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存一。今色役殷繁,不减旧数,既无正身可送,又遗邻保抵承,转加流亡,日益艰弊。”
为了筹钱,唐庭甚至明文禁止私人卖酒,以官店代之(“禁人酤酒,官司置店,以助军费”),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老百姓身上实在搞不出来钱了,军队又不敢不养着。中晚唐时因军费不足,曾爆发过“泾师之变”这样的大动乱,唐朝皇帝只能忍痛从自己兜里掏钱养着军队。
从上述记载可见,唐朝军费开支的缺口,甚至要皇帝动用私库中的绫罗绸缎、珍玩玉器来补足。
国家经济到了这般田地,要是哪个大臣敢提主动出击进攻吐蕃,估计皇帝马上就能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