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芬这样伶俐的人,一听就明白了,连忙保证,“妹妹菩萨心肠,愿意给老朱家指条明路,我们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不管日后好了还是坏了,对妹妹这份心意只有万分感激的,绝对不会怨怪。”
话说到这儿,李明月也没再卖关子,喝了口茶,便继续说道:“我这里有两个主意,你们听听看哪个更合适。
一嘛,给小勇哥寻个好师傅,学上一门手艺,木匠、铁匠、泥瓦匠,或者别的手艺活儿都行,虽然累一点儿,但学得好了,也是一门好营生,且手艺在自己手里,走到哪儿都饿不死,还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二嘛,便还是留在村里种地。老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家村背靠大山,那就依山而活,山地不能种粮食,但可以种些别的作物,比如说果树、红薯、药材这些。
这其中,药材是最值钱的,我听城里济仁堂的薛掌柜说过,朱家村附近那几座大山,可是灵山宝地,那里能挖到一些不常见的稀有药材,且品质极好,即便要价高些,药铺都是抢着收购呢。”
这可不是瞎吹的,李明月近来常去济仁堂给薛掌柜送桑葚酒,有一次便碰到一个小男孩去卖药材,一株何首乌居然卖了三十两银子,这让她不禁想起当年刚穿过来时的自己。
不过当年她可是卖了一大背篓药材,才得二十两银子,这小男孩的何首乌怎得这么值钱?
薛掌柜将那株何首乌捧在手里,笑的一脸褶子,“许久没见到品质这么好的何首乌了,猫儿山可真是灵山宝地,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不利索了,我都想亲自去猫儿山转转,肯定能挖到不少珍贵的好药材,即便是普通药材,也总要比别处长的好上一些。”
一旁的小药童便笑道:“您就在药铺里守着,好药材会自己送上门来的,可别去跟朱家村那些村民抢营生了。”
几句戏言,李明月记性好,又因着舅母和表嫂都是朱家村的人,便记住了。且现在野生药材的产出量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量,只要能种出来,肯定是不愁卖的。
猫儿山上的药材好,是远近闻名的,朱小芬自然也知道,小时候她也经常带着弟弟上山挖药材,然后拿到城里卖了换钱。
可即便猫儿山是灵山宝地,也养不活一个村子的人,野生药草哪里是好找的。打猎、采草药,大多都是靠运气,运气好了,一天能猎到数只猎物,采到些许药草;运气不好的时候,在山里呆十天半个月也不会有分毫收货。
所以,朱家村的人空守着一座宝山,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的姑娘都想着往外嫁,外头的姑娘也不愿意嫁过去,村里的青壮年越来越少,日子更是过得一年不如一年。
听完李明月的话,朱小芬在心里思索片刻,便把第一个建议给否了。学门手艺傍身固然是好,可自己弟弟什么性子她知道,跟个二愣子似的,嘴巴笨、心眼直,不会跟人打交道,常常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即便学会了手艺,这卖手艺的营生也不好做。
相比之下,自然还是种地更合适。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