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名亲兵将领一鼓噪,沈万三立即是一番添油加醋,把他们好好夸耀了一番。就这样,沈万三和张士信跟着这帮亲兵将领找到了吴王张士诚。
此时的张士诚比起一个月之前更加心焦,虽然城内粮食不愁,风干肉、腌肉什么的也还算充足,但自围城以来,城里的军民几乎是吃不上青菜了。这没有青菜,光吃点粮食和肉食,就更加容易上火什么的。总之,加上这天气处于暑热时期,生病的兵士们也是越来越多了。
张士诚这次也是看明白了,朱元璋是早已做好了跟他最后一搏的准备,想要苦苦支撑,等着西吴军撤兵恐怕是很难了。
正好这些亲兵将领前来请命,张士诚决定搏一把。这死守苏州也不是个事儿,还是逃回苏北老根据地,那里的群众基础更好,才有机会东山再起。
很快,张士诚、张士信及一帮亲兵将领制定了突围方案。此次突围,采取声西击东之计,先让一部分兵力从西边的阊门、胥门出击,做出一副西入太湖逃生的样子。而张士诚则亲率两万精锐亲兵从东边的娄门杀出,一路向东,过长江进入苏北。其余各门,则保留少量兵力以牵制城外的西吴军。
由于沈万三这几个月来的持续表现,他已深得张士诚、张士信兄弟信任。因此,张士诚他们商讨这个突围计划的时候,并未让沈万三回避。
起初,张士诚还主动提出带沈万三一起出逃。但沈万三委婉地拒绝了。沈万三告诉张士诚,即使苏州失陷了,西吴军也用不着为难他这个老百姓。反而是他跟着突围的话,兵士们还得保护他,那就成了个累赘。
张士诚想想沈万三的话也有道理,便没有继续强求。不过,张士诚的这个突围计划,当天夜里就已被送到了常遇春那里。
此时,朱元璋早回应天了,城外西吴军的最高统帅就是徐达。常遇春立即将这个重要情报向徐达作了汇报。
徐达当时坐镇南边的葑门之外,而守娄门的是郭兴。好在常遇春的大军在已被堵塞的相门之外,离娄门并不远,徐达立即让常遇春连夜将精锐大军后撤,埋伏在百家圩至燕桥浜一线,如果张士诚的突围大军突破郭兴的防线,常遇春就在此处打伏击。
为了保险起见,徐达还调猛将王弼在金鸡湖东侧设伏。一旦常遇春的伏兵与张士诚的突围大军交上火,王弼立即率兵从南边杀出,截其归路。
由于王弼的伏兵是从侧后方打击敌军,在前有常遇春堵截的情况下,张士诚的突围部队必然向北边边打边撤。
而北边正是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徐达准备请张士诚吃阳澄湖大闸蟹咯!只不过,这个阳澄湖大闸蟹肯定是生的。
至于阳澄湖里面,徐达还让廖永忠率一支水军精锐设伏。一旦东吴军入湖,埋伏的水军立即出击。
按照徐达的这个部署,张士诚这回是有来无回了。
至于西边的阊门、胥门,徐达命令守将汤和和华云龙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千万不要因为敌军是佯攻人马,就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七月初九清晨,西边阊门、胥门的战斗率先打响。东吴军共约有两万人从这两个门内分别杀出。
面对东吴军的突然袭击,早有准备的汤和、华云龙并未慌乱,指挥麾下部队对突袭的敌军进行猛烈地还击。
本来出阊门、胥门的东吴军就是佯攻部队,出城之后见西吴军防守严密,没有什么破绽,只好装模作样地在阊门、胥门之外与西吴军对峙了一个多时辰,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便匆匆撤回了城内。
就在阊门、胥门的战斗打响约两刻钟之后,东边娄门的战斗便打响了。
按照徐达对郭兴的交待,一旦遇上敌军突袭,立即在保存好实力的情况下,边打边撤,给城内的东吴军留出一条向东的通路。
虽然徐达是这么交待的,但是张士诚的两万精锐实力还是相当强悍的,而郭兴的部队不论是人数,还是兵器、装备,都是与张士诚的突围部队有不小差距的。
因此,郭兴也用不着按照徐达的部署,佯装不支撤退。而是一交上手,郭兴的部队明显就是顶不住,郭兴只好率兵后撤,给张士诚放开了一条向东的通路。
张士诚的两万精锐轻松突破了娄门城外的西吴军防线,顿时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