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儿她们取笑我,肯定我是巴不得她们物色不到合适的对象……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初二,约巳时末的时分,一支六十三人的队伍在应天南城门外约五里地集结完毕。这支队伍虽然并未穿戴盔甲战袍,但都有携带兵器,看上去,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组织的狩猎队伍。
不错,这支六十三人的队伍正是我率领的即将奔赴洪都的天狼特战队。赵忠义的一分队二十七人丁德义的三分队三十人,外加上我和陈维林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六人,正好六十三人。
别看我们这一行六十三人的队伍没有盔甲战袍,但我们的装备可都是十分精良的。除了随身携带的长短兵器,背上背的弓箭,每人还配备了一杆用麻布包裹好的火枪。至于防护装备,每人都在衣服里面穿了一件拉丝软甲,其防护效果绝不比一般的盔甲差。
之所以是在应天南城门外五里地集结,就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天一大早上,我们这六十三人就化整为零,分批零散出了应天城,然后在此处集结。
就在我们出发后的第三天,朱元璋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一场大考。
先前我们说过,徐达夺回洪都之后回了应天,接替其防守洪都任务的人是大都督朱文正。按说这个时候,是陈友谅再次兵进洪都之机。但陈友谅并没有这么做,陈友谅是在等一个机会。
现在,机会马上就要来临了。
早在陈友谅败于徐达之手,再度退回江州之际,他就立即派人联络了张士诚。这次,陈友谅给张士诚出了个主意,让张士诚主力西进,出兵安丰(今安徽寿县)。
就在这年二月,也就是我们从应天出发不久,张士诚真的就让大将吕珍率重兵直袭安丰了。
这就有些奇怪了,张士诚这次怎么就甘心为陈友谅驱使,出兵安丰呢?
那是因为,张士诚这次出兵安丰,是有利可图。
当时,张士诚的势力范围的最北端已到徐州。濠州的部分地方,当然也在其掌控之中。而这安丰城就紧临濠州。
龙凤政权三路北伐大军先后失败过后,刘福通将重兵都集结在安丰北边,他自己则“拥护”着韩林儿就在安丰城内享受人生。
而此时的张士诚已名义上归降了元朝,他从濠州西边进击安丰,元廷肯定是巴不得。
正是因为刘福通将重兵集结在安丰北边,以应付北边的元军,因此对于东线的防守是相当薄弱的。何况安丰东边的滁州是朱元璋的地盘儿,刘福通就更加不会料到张士诚会突然从濠州出兵安丰。
但张士诚真的就从濠州这边派重兵打过来了,因为不论是元廷,还是陈友谅,他们都告诉了张士诚一个“好消息”。韩林儿和刘福通将这些年来收集的大量金银财宝,都聚集在安丰城,以供他们挥霍享受。
什么?有大量金银财宝?
而且元廷承诺,他们会在安丰北边不断施压,拖住其主力部队。陈友谅也承诺,只要张士诚出兵安丰,他立即攻击朱元璋的部队,拖住朱元璋的主力。
也就是说,元军和陈友谅的汉军都会与敌方主力交战,拖住敌军主力,而留给张士诚的除了薄弱的安丰东线防守力量,就是安丰城内大量的金银财宝。
这么大的便宜不捡,那对得起我张士诚的一世英名吗?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张士诚派大将吕珍率重兵从濠州出发,直接从东面攻击安丰城。
战争的进程果然如陈友谅和元廷替张士诚分析的一样,吕珍的重兵进展很快,刘福通的红巾军根本未给予吕珍任何有效的抵抗,吕珍大军的先锋就离安丰城已经不远了。
此时,安丰城里的韩林儿和刘福通等人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如果从安丰的北边抽回重兵驰援,北边的战事会立即吃紧,元军主力必然全力南下。
到了这个危急的时刻,刘福通想起了朱元璋,他立即派人向应天的朱元璋求救,让其迅速出兵驰援安丰。
不说陈友谅当初跟张士诚说好了吗?一旦张士诚出兵安丰,他立即率大军东进,牵制朱元璋的兵力的吗?
陈友谅是什么人?他能杀了徐寿辉,篡夺帝位,他会跟张士诚讲信用吗?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陈友谅要当的是那只最后面的黄雀,他怎么会当前面那只螳螂呢?
陈友谅苦苦等待的也就是这个机会,他要等朱元璋大军驰援安丰,朱元璋与张士诚打得不可开交之际,立即率大军围攻洪都。只要拔除了洪都这颗“钉子”,大军东进,直取应天,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