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以朱元璋一贯的作风,我可能会死得很惨!
怎么办?怎么办?
我脑子飞速运转。
正在此时,外面响起了敲门之声。朱老爷子开门一看,原来是朱同。
朱同一脸笑嘻嘻地道:“爹,姐夫,你们两个又在商量些什么呢?”
朱老爷子道:“还不是上次你姐夫说的那治理秦淮河的事儿,你跑进来有什么事儿吗?”
朱同搓了搓手道:
“爹,你看我天天在家念书也闷得慌。要不,让我去跟着姐夫出去跑跑,见见世面?
古人不是说得好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现在书读了不少,可没机会行万里路呀!”
朱升老爷子听了这话,十分不耐烦地道:
“你小子那点把戏以为我不知道吗?
你就是嫌天天念书、做学问太枯燥,想跟着你姐夫好整天东游西逛。
你不要在这里啰嗦,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走,走,走!”
说完冲朱同直摆手。
而朱同并没有听他父亲的,马上就出去。而是凑到我身边,让我跟朱老爷子说说。
当时,我并没顾得上这事儿。
自从朱同进了屋子,我猛烈间似有所悟,我根本不用担心那朱元璋啊!
如果他真是穿越之人,那他一定知道他死之后,他的儿子与孙子之间发生的那段骨肉相残的事情。
朱元璋死之前,他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就先他而去了。于是,朱元璋临终之际便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后来,朱允炆的削藩之举,惹恼了他的四叔朱棣。
结果朱棣发动了所谓的“靖难之役”,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至于朱元璋生前十分看好的皇太孙朱允炆在这场战争中,是死是逃,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如果朱元璋真是穿越之人,那他一定会清楚传位于他最钟爱的孙子,其实是害了这个孙子。
那他朱元璋为什么当时不传位于其他儿子,偏偏要传位于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呢?
想到这些,我不禁有些得意。
可朱同一个劲儿在旁边哀求我,我才收回了刚才的思绪。
说实话,对这位小舅哥我还是挺喜欢的。人很机灵,至于学问嘛,好歹也受些其父的遗传,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果他将来真的打算步入仕途,跟着我在外面历练历练,也是有好处的。
于是我便对朱老爷子说,等李善长跟我谈过这事儿之后。我要去趟苏州,找沈大哥。去完苏州,我还得回趟锥子山。
朱同这天天呆在家里念书也是很闷,要不我下次出门的时候就带上他?
让他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这对他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但只要我回了应天,他就得在家潜心做学问。
这样,算是劳娱结合,也算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嘛!
朱老爷子听我这么一说,估计他也明白,如果将来指望朱同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让他跟着我去外面见识一下,也是相当有好处的,便同意了此事。
朱同见父亲点了头,也是格外兴奋。
朱老爷子说:“这事儿也答应你了,现在你可以出去了吧!”
朱同笑呵呵地说:“谢谢父亲!谢谢父亲!”
得到了父亲的批准,朱同转头正准备出门,又折回来叮嘱我道:“姐夫,你可得说话算数哈,出发时要记得提前通知我,我好收拾收拾!”
我笑着道:“你就放心吧!我绝不会骗你的!”
朱同出去之后,我与朱老爷子又谈了大半个时辰,才离开朱家回了府。
没想到家中竟然又有三个人在等着我。其中两人就是朱文正和沐英,另外一个人不认识,年龄比朱文正似乎也大不了几岁。
不知道朱文正和沐英这两小子找我干什么,但看在常二哥的面子上,我得给他们拿出十二分的热情。
我把三个请进书房,吩咐人沏了茶之后,便问朱文正,你不是在池州战场上吗?怎么深夜跑来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朱文正没有立即回答我,而是指着跟他们一起进来的那个陌生人告诉我,这人是他在芜湖那边结识的一个商人,姓赵,算是他的朋友吧!因为听说我们要卖地,所以想找我们买点。
嘿嘿,没想到朱文正、沐英这两个小娃娃也干起了这guānshānggōujié之事儿。
我一本正经地说:“想来应天投资,是好事嘛!我们一个月之后就准备举办一场竞拍会,到时候还望赵老板来多多捧场啊!”
我这话说完,那赵老板咧嘴笑了笑,也没作声。
倒是朱文正答得快,他说道:
“胡大哥,你就别卖关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