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还用在乎这点小事吗?
不来就不来,爱来不来!再来你们就是我孙子!
或许是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对宁卫民的选择相当满意。
很快老天爷就用一件喜事,天衣无缝的地弥补了宁卫民所有的损失。
1983年9月15日下午。
服装大师皮尔·卡顿本人,其助手高田美女士,商标代理部经理哈布斯先生,“PC”品牌服装设计师布莱卡女士,以及两名曾经是名模的形体教练,伊莎贝尔和维尼,还有马克西姆餐厅的外方工作人员,以及十余名助手团队成员,共同乘坐法航的航班,再次莅临京城。
至于皮尔·卡顿此次的赴华之旅,之所以这么大张旗鼓,主要是为了三件事而来的。
首先,就是京城的马克西姆餐厅开业之事。
要知道,皮尔·卡顿之所以会在1981年斥巨资将濒临倒闭的“马克西姆”餐厅完全收购。
就是因为对这个闻名整个法兰西及欧洲的品牌寄予厚望。
为了把“马克西姆”打造成为欧洲时尚的新象征,将“马克西姆”的品牌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得到追求个性高雅的社会名流的青睐。
在收购之后,皮尔·卡顿还展开了一系列大动作。
比如推出马克西姆男装系列,推出马克西姆香槟酒。
也就是三十年后俗称的“跨界”。
1983年,皮尔·卡顿更做出了先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共和国的首都,开办两家分店的决定。
尤其是对于共和国的市场。
皮尔·卡顿前所未有的看重,不但投入了绝大资金,用日本的工人,进口的材料,复制巴黎总店的一切。
而且还明确对宋华桂提出了不求盈利,只要保持品味的要求。
当初在为餐厅挑选服务生的时候,皮尔·卡丹甚至告诉宋怀桂,“在智能和美貌之间,如果不能并存,一定要拣美貌。”
在他头脑里,也从未想过盈利的事,只求保持品味。
不仅为京城的马克西姆餐厅聘用法国大厨,还请来巴黎马克西姆的安波儿·德·里昂伯爵担任第一任经理。
并且还专门安排华夏的职工去法国总店参加培训,进行学习。
力求把法国巴黎总店的优雅品味完全复制到华夏大地。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大师是有多么看重华夏地区的市场潜力。
那不用说,他必然要亲自出席开业仪式的,绝不会错过。
其次,大师也同样是为宋华桂和纺织部、轻工部联合举办的“东方锦绣模特大赛”而来。
这件事对皮尔·卡顿在共和国的事业而言,完全就是一个极大惊喜。
这法国老头儿根本没想到,宋华桂会把华夏区分公司运作得这么成功。
居然能和政府达成如此亲密,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
非常幸运的成为能影响共和国整个服装业的裁判者和引领者。
所以当得知宋华桂因为初次组织这种比赛,缺乏专业经验而发愁时,皮尔·卡顿主动的答应提供技术帮助。
这次也就把他麾下最优秀专业人员带来了一些,以便于能帮助宋华桂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最后,鉴于在华业务的惊人进展。
皮尔·卡顿还打算以外贸订单的形式,对共和国做出善意的回报。
这位当代的“贴牌之王”,决定在民族文化宫举办“PC”品牌的国际产品展销会。
展销会中的所有产品均为华夏制造,世界各地的“PC”品牌代理商会有近二百多人前来参加。
所以正因为这样,不但皮尔·卡顿此行成员颇多,他们这一行人一下飞机,就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欢迎和热情接待。
在机场等待他们的,不但有宋华桂、邹国栋这些华夏区高层,而且也有外事部门和纺织部派来接机的代表。
以及诸多闻讯赶来的中外媒体记者。
而经历过一个简短的迎接仪式,在接过鲜花感谢政府代表后。
以皮尔·卡顿为首的整个外籍团队,都坐上宋华桂为他们准备好的车辆,驶向京城饭店。
入住之后,修整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跟着就是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以及接待晚宴。
所以皮尔·卡顿不但会和一些政府官员正式会晤,还会接受记者的采访,简单的谈一谈这次赴京的目的和大概的时间安排。
结果就因为在坐着汽车去京城饭店的过程里,皮尔·卡顿已经从宋华桂的口中了解到了宁卫民最近的动向,为自己拥有了一个中餐厅的股份相当高兴。
在这个记者招待会上,这法国老头一时兴起,主动为自己未来的日程安排增加了一个原本不在计划内的活动内容。
当众公布了肯定要去自己有股份的这家合资餐厅品尝宫廷大菜的决定。
并且还表示会对法国大使馆发出邀请,在“坛宫”用地道的宫廷菜款待他的同胞。
于是这一下子,宁卫民的“坛宫”又因为大师帮忙造势,自此迅速蹿红。
而且这次,他已经不是仅仅吸引到国内媒体的关注了。
就连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这些外媒,都把镜头对准了他。
说起来还真是占便宜啊!
有这样自带流量的大老板,想不出名儿都难啊!
连宁卫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顶替了原本历史上靠着外媒和大使馆好评而享誉海外的“厉家菜”。
无意之中,把人家的气运给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