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出去也是他休息时,带着他们母子两出去,家里需要买菜也是他下班路过菜市带回来。
外面太不安全,大白天的那些人强抢民女民妇。
罗芬也遇到过几次,好在她机警,趁混乱逃走。要不后面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她肯定无法活着。
几次以后,她再也不随意上街,家里的物件,她都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快缺什么时,提早告诉丈夫一声,然后让丈夫带回来。
“好,我先去上班。”
沈清和骑着洋车子去上班,自行车是他自己在废品店找几辆车子拼凑起来的,也不打眼。
商行的工作没有丢,可是东家要南下去申市,这份工作他也干不了多久。
他前段时间还找机会学会了开车,是东家请的司机教他的。
也是因为临时有事,东家让司机送他去办事,他找机会套近乎学的,把那司机小林惊讶的不行,学的也太快啦。
一学就会,小林之后的教学更加的卖力,遇到一个学车的天才。不得好好教啊。
想着以后去车行,应聘,给车行开车。也是不错的差事,还有外快捞。去车行租车的人都是有钱人,而且各色人等都有,他是司机,做的好,有钱人随手赏点,多出来的钱,随便他以后胡诌,也没有人故意去查证。
这年月,富人穷人遇到时运不济,一样惨死在乱世中。等1949年后,许多人早都消失在人世间,想查问也没个地方查问。
沈清和上班也就是个幌子,一个挣钱糊口的幌子。还有他需要上班打探外面的消息。
也不能缩在家里,啥活也不干。
如今生意萧条,沈清和上班也没有多少事情做。坐在自己位置上,眼睛盯着账本,脑子里面天马行空。
年前,商行老板一家南下,结束在京都的所有生意,临走时,对一直跟着他做事的沈清和劝了又劝,劝他跟着一起离开,沈清和摇摇头,说,要等回老家的父母消息。
他不能与父母失去联系。
感于沈清和的孝心,东家不好再劝,只是给沈清和多发了三个月的薪水,还给他介绍一份新工作。
在一家大型纺织厂做会计,都是熟人,只不过人家有背景,不需要抛家舍业的离开。
只不过,年后出了元宵节才去上班。
从腊月二十开始休息,到上班他差不多有快一个月的时间休息。
有了时间,沈清和每天都出去,回来时,会带回来一小袋粮食,日用品。
他去车行上班的想法算是去不成。只好作罢,纺织厂上班也好,等几年以后他也能把妻子安顿进去上班。
时间转眼就是十二年,家里又添了一儿一女,小闺女如今也才四岁,形势比以前好了不少。
沈家人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从离开以后也一直没有联系过沈清和,是生是死,他也不知道。
有时候,沈清和就在想也许都死了吧。
大儿子小石头有哥哥的样,读书还带着妹妹,一点也不用父母担心,弟弟比他小两岁,兄弟两一起照顾妹妹。
沈清和夫妻俩都在纺织厂上班,家里的日子过的不错。
十二年的时间,沈清和捣腾回来不少古董字画。没事翻出来看看,也教自家孩子怎么鉴别古董。
就是最小的闺女薇薇也是个小古董迷。
罗家一大家子也搬到这边来住,十年的时间,为了能守望相助,卖掉原来的房子,买到附近。有沈清和帮忙张罗出主意,罗家兄弟和罗芬的姐姐三家都从两间房换成了五间房。
日子也过得不错,女的都进了纺织厂上班,男的也在沈清和的帮助下在别的厂找到了工作。
四家人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胡同里也有老熟人搬走,陌生人搬进来。
来来去去的,关系好的几家,依然还在,大部分的人家都还在。
进入五十年代,新气象,新生活,沈家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小院也不在没收的范围内,举家背债买的宅子,肯定是不会被没收的。
在关键时候,沈清和还做过特殊贡献。他的档案上也被记下光辉的一笔。
有他从多年前筹谋,沈家的孩子个个过得不错,也没有人经历过上山下乡,小石头他们一代在强制上山下乡前已经步入工作的岗位,他们的小一代又没有赶上。
小石头的孩子是第三代最大,出生在六二年,算算时间刚好躲了过去。
后面的孩子更加的不用经历上山下乡,有沈清和在,一家人也没有经历过太苦的日子。饥荒时就是吃不饱也不会一点吃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