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田的收入有大头进了族长家的腰包,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只是没有人戳破罢了。
祭田的收入每年只有很少的一点开支一个是族学先生的束脩,一个是年尾祠堂祭典的开支。还有一个就是年尾时给族中孤寡一点象征性的礼品。所花费的并不多,但是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他们几支都得仰望长房,谁让人家有支在京城的。
那也是长房一脉,是往上几代的一位族长幺子的后人。和如今的族长还在五服之内,只要族上不倒下,京城一脉就是长房最大的支撑。
族长手中握着两颗核桃,在手中盘着,转来转去,上面都给他盘的溜光水滑,光滑的很。
“你们几个意思,想去讨那辣椒种子?”族长也眼馋,只是他不愿意跌份,去求一个晚辈,如今九房话事的人是他子侄辈。
“嗯,有此想法。九房的老五把那新种子藏着只给九房种,我们几个也不会有别的想法,只是今年他已经对秋山村的十来户外姓人敞开,我们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不管当年九房怎么分出去的,不可否认九房是我们沈氏一族的族人,对外人可以敞开,我们也可以。
不过我也能理解老五的做法,我们不去问,不去要,人家也不会上赶子的送不是。今天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告知四哥(族长)一声,也算是提前打招呼。
您家要不要种,我们管不住,可我们要种,等会儿我们几人就去秋山村找老五。”
说话的是在族长排行第十一的一位老人,五十八岁,在如今也是高寿之人。
“去吧,去吧,你们只要能让九房老五答应送种子,我也不做那恶人。我还能拦着你们不成。”
族长不敢拦,也不会拦。他知道族里老人都知道他贪墨祭田收入的事情,只是顾忌到京城的那家,才没有说什么。
沈家村的人都是靠京城那一脉庇护着。
又闲聊一会儿,其他七房的人才浩浩荡荡的离开,等他们离开,族长招手让孙子拿来笔墨,修书一封,让大儿子派人送往京城。
一大早,沈清和带着大孙子沈奕君坐上家里的牛车,前面有一头健硕的牛拉着,家中的车夫杨六坐在前面赶车。
后面还有两辆牛车跟着,牛车上装的是荒山上种的果树结的水果。一个月收获了最后一批梨子,还有最近新收获的第一批糖心苹果。
还有一部分是鲜鱼,用水桶装着的,也两只羊,十二只鸡。
他是去寿县参加雷家老爷子的寿辰,雷家背后也有势力,不说别的就说雷家的几代的姑娘都是嫁进官宦之家,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都有。
为什么沈家的辣椒没有人施压抢夺,也是有雷家的原因。要不一个普通秀才弄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人想抢夺,可能世家大族还看不上辣椒的利润,可是一般的小官就不一定。
有雷家的面子,寿县的官员还有别的小官就不可能背地里下阴手。虽然沈清和不惧那些官员,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能平静安稳的过日子,为什么要惹事。
“君儿,发什么呆?”见大孙子上车以后不说话,一直望着外面发呆,沈清和很是奇怪。
他不知道大孙子是在算自己的私房银子有多少,弟弟妹妹们都嚷着让他带礼品,他很苦恼,不是他小气,是他手中的私房不多,不知道够不够给弟弟妹妹们买礼品的。
四年的时间,他家多了一个亲妹妹,二叔三叔家里又多了弟弟。如今都已一岁,能慢慢抓着长条凳走几步。
如今家中他们一辈有兄弟姐妹八人,最小的三个都是前后两个月的,年岁一样,他要买礼品就得都买,不能因为那三个还小就不买,可是都买他又没有多少银钱,正在苦恼。
“爷,孙儿没有发呆,只是想着给弟弟妹妹们带什么礼物?还有不知道外面的物品作价几何,手中的银钱够不够?”
小脸已经快皱成一团,看来真是在想礼物的事情。
“别皱着眉头,才几岁,别年纪轻轻的长一脸皱纹,看着比你爷年岁还长。”
伸手抚平孙子额头上的皱纹,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精致的荷包,“拿去,爷送给你的,用来给弟弟妹妹们买礼物。”
“谢谢爷,以后孙儿挣银钱还给爷。”
“咦,你真要还?”
“真还。”沈奕君语气坚定。
“行吧,你打算怎么挣银钱,可不许耽搁读书。”
“不耽搁,孙儿打算抄书,以前字没有练好,不敢轻易抄书,近日孙儿抄书赚了一点银钱,以后会更多。”
“嗯,抄书也不错,既然抄,那就抄一些以后能用得上,现在还没有开始学的书籍,当是提前学习。”
“是。”
祖孙俩在牛车上轻松的聊着天,家中来了一群沈氏长辈,沈三爷都亲自出面招待。
沈三爷出面招待,眼前的人他都认识,只是关系一般。坐在一起,说明来意之后。沈三爷只能说抱歉,“几位长辈前来,本应该五弟接待,只是不凑巧,五弟一早带着人去寿县给同窗好友的父亲贺寿。
估计贺寿完还得住上两三日才回来。几位长辈说的意思,小侄一定代为转达。”
“真不凑巧,三侄子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们几个老头子十日后再来。”
年岁最长的那位多给了几天时间,大约是想沈清和兄弟俩好好考虑考虑。
沈三爷送走几位以后,嘴快撇到天际,都不稀得说那几位。都不是几个清白人,稀里糊涂的,任由族长一脉侵占祭田收益,屁都不敢放一个。
都是一群没有骨气的怂货,祭田也不全是京城那家人赠送的,在他们之前就有一些,族中的孤寡失孤孩子们过得不咋地,也不知道帮他们争取一些权益。
九房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任务可忍才分出来的。分出来后老九房过了十几年的苦日子,近两年才算是翻身。
沈家村的几位,离开了沈清和家,却没有立即离开。在秋山村转悠起来,一栋栋错落有致的灰墙黛瓦的农家院座立在秋山脚下四周。
大约有十几户农家院,四周还有紧挨着的在建的砖瓦院。
如今秋山沈氏一族,十几户人家私下已经给已成家的儿子们小分家,也是效仿的沈清和一家。
只不过他们分的更加彻底,除了户籍没有分,其余的全部已经分的彻彻底底。好处就是孩子们干活更加的卖力,挣的银钱更加的多。
没分家就跟沈清和经历的五六十年代吃大锅饭一样,出力是出力干活,但效果甚微。有时候出力也没有出到点子上。
有时候像是盲目的出力,没有任何效益。
现在不一样了,至少儿媳妇们做事更加的卖力,兄弟几个每年给父母一些孝敬银和米粮油。
有个厉害的族长,秋山沈氏的不敢有白眼狼,族长说了家风不好的族人,以后有什么好事不会让他们参与。
无论是爹娘不慈还是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不孝都属于家风不好,重男轻女可以,但是不能太过,姑娘嫁出去也能给家里带来好处,也是一门姻亲,一个助力,哪怕女婿家里贫穷,只要人品好,家里有什么事也有人出力帮忙不是。
沈清和有现代的观念,重男轻女可以有,但是不能过,一下子扭转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不重男轻女基本不可能,他也不强求。
只是要求族人们不要把姑娘当赔钱货,不要使劲作践她们,还有在家里把她们当下人使唤就成。
更细致的,他就管不了,也无法管。
每个月沈氏一族都开展一次思想教育:主要就是沈清和给他们洗脑。
重视教育,不管孩子们有没有科举的可能,都要至少读上四年五年的书,识字,明理。
还有在家中对待子女公平公正,不要偏心(主要是不能太过,一点也不偏,他也阻止不了),还有婆婆对待儿媳不要磋磨,儿媳对待婆婆不能不孝。
族中的男人,不能懒不能心胸狭窄,沈清和简直就是一个族长,像现代的传销头子。
他想把族中的各种歪风邪气还有不良的习惯以及一些落后的思维改变一些,以后等孙子们出仕,族人们才不会胡乱惹事。
做族长做成他这样,也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沈大贵)。
沈大贵是族长接班人,秋山沈氏族人全知道,族长在培养他,族中的大小事都会叫上他一起参与。
如今,都已经习惯了,族中风气倒是好了不只是一点,是很多很多。
沈家村这次来的可不只是七房的七位话事人,还有他们看好的后辈一起带了来,也是想给沈清和认识认识,没想到人家不在家中,去了县府同窗家中做客。
一位年岁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不相信沈清和不在家,在别人家中他能忍住,等走了一段路,他忍不住问道,“爷,九房的五叔真的没在家,不会那么巧吧?”
“别怀疑,九房的老五老三不会骗人,骗我们也没有意义,沈家村离秋山村不过十来里路,随时能来。”
老爷子与九房有过交集,只是不多,大致的性子有那么点了解,还有人老成精。从到老五家中,沈大福请沈老三来招待他们一行就知道,人家是真没有骗他们。
真要有心骗他们,不用请沈老三来招待他们,只说家父出门未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