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亲兄弟沈清和丝毫不假客气,让他自己走。
“行嘞,你开车慢点,路不好走。”
沈清文拿着手电筒,指着地面晃悠了两下。
“嗯。”
兄弟俩一个开车一个在后面快走。
村里能搬的人大部分早就搬走,有些连户口都迁走好些年。
如今的上岗村还没有搬走的就十多户,再过不久,那就更少了,想坚持不走的就六七户老人。
其实他们的孩子也在外面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或者几年回一次。
等他们百年之后,这里就不会再有人。
其实他们自己不走,但是孩子们想搬走,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反而赞成。
他们老了,不想离开生养他们的村子,可孩子们年轻,特别是孙子孙女都还年轻。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繁华,强留他们在村里过苦日子,怎么留的住。
虽然他们认为现在的日子不苦,甚至很好。可孩子们不这么想,他们生在好时代,那会知道真正的苦日子是什么。
想走就走吧,但是他们坚决不走。
有些老人蹲在窑洞门口端着一碗臊子面,听着不远处的汽车声音,大致知道是谁回来了:上岗村的首富,沈清和。
沈父蹲在院子门口,听到熟悉的车声,立即转过头嚷嚷道:“老婆子,把院子里的大灯打开。”
“哎,马上。”
院门大开,沈清和直接把车开进院子里。
“爸,我回来啦!”
“快进屋,等着你吃晚饭呢?”老爷子高兴啊,老二在城里很忙,难得回来一次。他见到老二很是开心。
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觉得亏欠老二,那时候家里穷,有三个儿子,他最看重老大,最疼老三,中间的这个就被他忽略了。
孩子小学读完,他就让孩子下学回家帮忙,可孩子一心想出人头地。不愿意下学,为此自己用棍子狠狠抽了他几顿。
老二悄悄的跑下岗,进城做事,赚到第一笔学费,才上镇里读初中,一边读书一边自己赚生活费赚学费。
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因为自己赚学费赚生活费耽搁了时间,没考上最好的大学,只考上一般的大学。
可那时候老大生病,家里缺钱缺的很,老二把自己攒的学费全拿了出来,然后大学也读不成。
是他和家里拖累了老二,要不老二今天也许比现在还要过得好。
父子俩一起搬东西,没多久沈老三也走了回来,一起帮忙搬东西。
“咋买这么多东西?水也卖?”老爷子觉得老二钱多烧的慌,买啥水。
“爸,家里缺水,我能带多少上来就带些。”
“下次别买了,花这钱?”老爷子心里一抽一抽的心疼。
“好,下次换个牌子。”沈清和才不承诺不买。
“还说不听,儿大不由爹,唉……”老爷子不管了,眼不见心不烦,背着手,弯着腰走进厨房兼餐厅。
家里早就做好饭,就等着沈清和到就可以吃。
杀了一只鸡,还有在镇上买回来的肉,蔬菜自家就有。
沈清和也带回来不少肉,全塞进了家里的冰箱。
吃完饭,沈清和累了,也不想和第一次见面的父母谈天说地,简单洗漱以后,就回房休息。
回到房间,关紧门窗,然后进到空间,再一次洗洗刷刷完毕,才回到外面的房间修炼。
修炼到天亮,沈清和才起床。
吃完早饭,沈清和在村里走走看看,想了解清楚才好劝二老。
走了一段距离,遇到牵牛的老旺叔,沈清和有原主记忆,一眼就认出来,上前忙打招呼,“老旺叔,去放牛啊?”
“是嘞,放会儿牛。咋回来啦,看你爸妈?”老旺叔接过沈清和递给他的一支烟夹在耳后。乐呵呵的反问道。
“刚好最近不忙,回来看看他们。”
“唉,我看是老三请你回来劝你爸妈的吧。二啊,别劝喽,我们这些人打算一辈子就交代在上岗村,你们在外的人不懂,不明白。”
老旺叔的子女也在县城置办了房子,不打算再回村子住。
他望望不远处的山岗,这里养育了他,他不舍的离开。
“我明白,故土难离。只是村里没有水,孩子们又不在身边,以后你们用水很困难,以后再有点身体不舒服,孩子们就是往家赶,也不容易。
你们住到镇上,有医院还有亲人,有什么事,他们也在身边,随时照顾你们多好。”
“离开上岗,我们肯定全得病,提不起精神,去的会更早。
人老了,就是靠一股子精气神提着,没有了这股子精气神那就只剩下空壳子。
空壳子能熬几天,你说说,能熬几天?”
“老旺叔,别这么想,也许离开上岗村的生活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差,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