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有人有意见的,十几条人命在这里摆着呢,谁好意思有意见。你去吧,如果有人有意见,我会让他去向那十几位兄弟亲自解释的。”
一听被这句话说的热血沸腾,他忍不住拱手问道:“还没有请教过兄台的高姓大名呢。”
那位同事却突然哈哈地笑了起来,他拍着狄青的肩膀说:“你其实不应该忽视我的。我其实也算得上是怀王棠的顶级高手,不光是身手了得,而且在陛下的身边也是有位置的,我叫桑怿,听说过吗?”
狄青当然听说过,这位开封府永修县出来的好汉子,曾经希望通过科考得到公平,但他屡屡不中,只好退居山野。
有一年饥荒遍地,弄得正在龙城努力,苦跟着他,不能安生,只好跑到县令那里去,自告奋勇的担当起了保护乡民的责任。
县令当然不建议自己多个帮手,因此桑怿在回到家中之后,就把周围的恶少年叫到家中,进行了一番疾言厉色的震慑。
但他这样贸然的发生,当然不会引起别人的好感,就是有一个大概是姓王的二少年,便想寻个由头去恶心一下他。
恰恰在这个时候,桑怿得知了一位老人不得安葬的事情。因此那位恶少年便去偷了那位老人的尸体,结果此事惹得桑怿勃然大怒,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他还是将来对方当堂喝问。
结果那个少年心中有愧,被人质问的时候面色大变。桑怿因此认定是对方所为,然后将她推倒在地就地捆了个结实。
此事传出之后,周围人都对他大加赞赏。桑怿也因此得到了郏城县尉的职务。
后来他的官职又几度调整,最终在前几个月的时候,受到了皇帝的重视。
当然,能够得到皇帝的嗯重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文官的推荐。
宋朝由于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训,并不肯给武官们太大的权力,这也是以文御武的国策由来之处。
不过真正打起仗来的时候,文人当然是不会被认为能够派上用场的。
所以他们更愿意提拔一些文武兼修的人士,也好让军队当中出现所谓自己人的身影。
在北宋初年的时候,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
其中一部分是弃武从文的武将世家转投过来的。
比如说,杨继业杨老令公的一些后代走的就是这条路。
而另外一些就是从进士当中挑选一些通小冰室的人,让他们去领军打仗。
甚至后来干脆派一些进士到前线去进行历练,不过那都是在西夏崛起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像桑怿,以及后来的刘几这样文武兼修的人,才是文官集团在这一方向上所考量的主流来源。
所以无论是赵祯还是狄青都很清楚,这个人的未来是肯定会有很多人去照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