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纷纭,诸多烦心,每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和烦心事打交道,没有谁能够无忧无虑过一生。但麻烦就是机会,处理掉麻烦就是成功。
帝尧做了很多事情,天文上明确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制定历法,又不辞辛苦的教授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更加精准地从事农业生产,扩大收入。但是越看越迷糊,把帝尧赞美的无以复加,功绩却仅仅是天文方面的。两相对比,很是诧异。帝尧的功绩很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要谦虚纳言。这么伟大的事情,迁哥只字未说。没有明证,还是另有目的?估计,迁哥心事重重,帝尧也会心事重重。
帝尧的烦心事主要还是在接班人上,以前都是上一任去世后再确定下一任接班人,大家商量着办。现在,很突兀的,帝尧在有生之年提出要安排接班人。为什么?怎么办?霎时浮上了每个人的心头,不仅是当事人,还有后世的你我。
迁哥精心设计了一段画面,很独特。用墨如金的迁哥居然不厌其烦。
尧说:“各位大佬,你们看哪一位能理顺这件事?”
没有直接点明确定接班人,而是看谁能理顺这件事(五帝本纪,“谁可顺此事”)。此事可是接班大事,也可以是治理洪水大事,大家怎么看?你又怎么看?
这时候旁边跳出一个人来,名字叫做放齐,说:“太子丹朱聪明通达,能够胜任工作。”
不会让丹朱去治水,多么危险!放齐的想法表明了血统传承的苗头已经出现,在人们的心目中亲疏有别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放齐拥护太子丹朱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是为了迎合帝尧,是为了未来的利益投资。当然,或许放齐了解的不多,认为太子丹朱做的最好,不过这种说法不可信。可信的应该是放齐是太子丹朱派系中人,自然拥护太子丹朱。
没想到,拍马屁没拍好,尧却有反对意见,说:“唉!他不讲道德,对人不够友好,又好争讼,事事要较真,不能用!”
大家闻听此言,都不吭声啦,太子丹朱不行,还有谁,只能是旁人。
放齐的建议被拒绝,不是不合帝尧的心意,而是不合大家的心意。放齐说太子丹朱聪明通达,也就是说太子丹朱头脑很聪明,也很会办事,应该具备一个优秀首领的条件。帝尧也没有反对,说明对这一点比较认可。帝尧或许仅仅是谦虚一下,只要大臣们纷纷再谏,帝尧犹豫再三,最终答应,皆大欢喜。可惜,大臣们不按套路出牌,帝尧为了多数人只有放弃少数人。放齐就真正被放弃了,丹朱错过了一次机会。
尧没有办法,又说:“你们说说,看看还有谁可以当此重任呢?”
不得已,一个叫讙兜(huandou)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主管工程类的工作,做了不少事情,可以任用。”
可没想到,又不成。尧说:“共工会说漂亮话,实际行动却违背正道,是阳奉阴违,对神明貌似恭敬,实际上却极为轻慢,是不够忠诚。这种人绝对不可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