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安排禹接老爹的班去治水。活分完了,就一件,还是自己的。大禹走马上任,开始了四海为家的生活。
还不错,帝舜给大禹安排了两个副手,一个叫伯益,一个叫后稷。就给各位诸侯大佬们下了个命令,要求征集民夫,全面展开水土治理工作。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
第一,主官也需要努力,人生没有平白无故的收获。
一是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权力一部分靠别人给予,一部分靠自己争取。这个时候的大禹已经赢得了人生权力的第一桶金,能够在一定的权限内拥有话语权,也就拥有了自己的舞台。站在舞台上,别人看得见,说出的话,别人听得见。这很关键,否则,干得再多,也是无用功。
二是有责任的一把手。当一把手必须承担一把手的责任。即使这种责任大到自己都感觉无法承受,也只能咬着牙,苦苦坚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种积累。大禹面临的是更大的困难,生与死的考验,只有去路,没有回路。
三是功过都是自己的。有功是一把手的,有过也是一把手的,一把手就是城墙上的靶子,有时候会万箭穿心。有大成就必须大付出。没有办法,只能求好。
四是副手的作用和破坏是同时存在的,江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老大。副手是很好的助手。配备的副手一般也是能力比较强的,能够发挥作用,起到辅助的作用,可以减轻主官的负担。副手也是竞争者。如果是个好差事,副手有可能是未来的主官,就存在竞争,处处掣肘,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特别要注意,副手的背景很大。副手是派来监督自己的,那就是一个大麻烦。背景深,说话分量重,意见难免不一致,主官很难干。估计大禹就是第三种情况,防止大禹成为气候。
第二,身份的改变带来能力的改变。
一是局限性的指挥。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够调动各位大佬管辖的部分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很受限。因为人不是自己的人,事也局限在本职工作内。
二是能够彰显地位。不管怎样,大禹成了名义上的一个高官。高官就有一定的地位,不管权力大小,地位在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无形中多了一笔财富,那就是号召力。
三是可以建立自己的小班底。在一定的地位,就有一定的权力。尽管受限,但可以悄悄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不要看小,小可以变大,就怕连小的也没有。
第三,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自己是群众,就没有力量。
一是通过别人调动群众。自己的直接命令不好使,但是可以拐个弯通过大佬们调动民众。民众不会认可上层领导谁是谁,只要能调动的都得服从命令。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就能直接指挥。
二是自己可以发动群众。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同呼吸、共命运,一块抗洪救灾,面临生死,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在你不断给予对方好的时候,对方会感谢你的。哪怕是多给了一块地瓜,或者因为自己的技术和担当让人们少受苦或者避免了危险,都会形成向心力。
三是可以选拔骨干。长时间的工作,总会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这就是骨干。骨干,就是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一起共事的中坚力量。通过这些骨干,慢慢就会掌控大范围的人群,建立起自己的队伍。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并存,万事都在不断转化中。
中国古代存在许多哲理隐藏在文字中,都是经验的总结。规律就是水满则溢、过犹不及。事物在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必然会转向低谷,反之亦然。
大禹没有怨天尤人,抓住了危机中的机遇,成就了自己。
大禹就干了一件大事,值得史书大书特书的事情,就是治水。不过,也确实应该给予赞美,再多些也不为过,因为解决了人们的困苦,也促使农耕文明的大发展,经济开始跨越式发展。
当官就要做事,做事首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