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王接班也是一波三折的,周桓王当年不喜欢他,喜欢王子克,因为大臣们都坚持嫡长子接班,是为了江山稳固,可周桓王不这么认为,死后悄悄让黑肩同志拥护王子克为王,这就为兄弟相争买下了伏笔。
公元前694年,周庄王三年,周公旦的后裔,一个叫黑肩的人(为什么不叫黑背?)认为周庄王不行,估计是和周庄王关系不好,没有学习老祖宗周公旦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想干掉周庄王,另立他的弟弟王子克。据说,周桓王讨伐郑国的时候,没有人才可用,周公黑肩就是其中一员大将,也算是国家的栋梁。但是黑肩同志支持王子克,政治站位没选好,周朝大夫辛伯劝他不要干涉王的家事,黑肩不听,辛伯就告密了。周庄王和辛伯练手,黑肩同志很快被拍死了,王子克逃到了燕国。经此内乱,周王朝的统治更是摇摇欲坠。
在这一点上,不被老爹喜欢的周庄王做事还是比较坚决的,该杀的杀,迅速稳定了局面。周庄王知道周王室的影响力下降,只能依靠诸侯们的力量,那就需要拉拢诸侯。强大的诸侯根本不把他放到眼里,只能拉拢有需要的。鲁国进入了他的视野,因为鲁桓公杀兄自立,大家都不认可的,但是鲁国有实力,就有了本钱。怎么拉拢?首先是承认鲁桓公的合法地位。再者让鲁桓公做媒,把周庄王的妹妹,自己的姑姑嫁给齐襄公,这样就和强大的齐国关系拉近。想法很好,事情的发展不一定好。鲁桓公是齐襄公的妹夫,媳妇就是著名的齐姜,齐姜和齐襄公哥哥有不伦关系,感情还特别好,经常想尽一切办法约会,又一次趁鲁桓公到齐国的时候,制造了一场意外,暗杀了鲁桓公。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灭了。所以一番运作,毫无结果,齐鲁都不喜欢周桓王。
周庄王毫不气馁,继续将联姻进行到底,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卫国国君。诸侯们将周庄王都不放在眼里,何况一个妹夫。陈、蔡四个小国家联合起来打卫国,卫国向周庄王求救。周庄王很有意思,救,没有实力,不救,说不过去,最后派了200名老弱病残的军队,结果全军覆灭,徒留笑柄。
其实,周庄王是想有所作为的,可惜能力不够,最后一事无成。
公元前682年,坐了十五年王的周庄王死了。周庄王的这一生除了给郑国添点麻烦,最后失去自己脸面外,历史没有记录下干了什么大事。他的儿子胡齐周釐王即位,这个时候齐国的公孙无知被杀,齐桓公上台了。齐桓公很能干,重用仇人管仲,励精图治,很快事业蒸蒸日上,关键是提出了一个对大伙儿都有利的口号-“尊王攘夷”。周釐王很高兴,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只要齐国拥护自己,一切说了算。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齐桓公很厉害,把郑庄公原来的权力拿到了手里,并不含蓄,演戏更高明,利用周天子的名义九合诸侯,于是春秋五霸之首就这样诞生了。周釐王不管那些,只要拥护自己就成。因为他的日子好过多了,齐桓公支持,谁敢不尊敬,可惜这都是糖衣炮弹。条件好了,该享受了,周釐王大兴土木,将老本挥霍的一干二净。这个时期,战国豪杰开始逐步形成,齐桓公首屈一指;楚国迁都郢城后,楚文王励精图治,兼并四周小国,已经渐成气候;秦武公大战戎人,兼并土地,出具规模;连宗亲国晋国的分支曲沃也战胜了翼城的本宗,成了气候。可周釐王沉浸在享乐之中,四号没有察觉危机的到来。不仅如此,贪图了晋国曲沃分支的钱财,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正式取代成为晋国主人。说得也是,不过是一纸诏书而已,周釐王小算盘打得很精。
公元前677年,干了五年的周釐王死了。他的儿子周惠王即位。这个时候周朝已经君弱臣强,江河日下。但是周釐王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周惠王,王室的内乱还将继续。
公元前676年,周惠王一上台,就干了一件不是君主应该做的事情,抢了诸侯国卫国的园子做自己的猎场。第二年,利益的魅力又一次展现,五位大臣气不过,策划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周惠王。这是赤裸裸的拿周王室不当回事,也实在是自己不让人拿他当回事。燕国,就是王子克跑过去的地方,相信一定和周王室不是一路人。卫国刚被抢了院子,再加上周惠王收留自己的政敌,很不高兴。两家一联手,周惠王连燕国和卫国的军队也打不过,也没有及时安排部队勤王,战略失误,自己逃到了温国,后来又逃跑到郑国(估计是温国虽然容忍他住下来,但是不支持他打回去)。这个时候,造反的五位大臣已经拥立周惠王的弟弟王子颓为王,这个王果然很颓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不是国家大计,和这五位大臣饮酒作乐,享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第三年,不受喜欢的郑国,毕竟是宗亲,郑厉公调节周惠王和王子颓的纠纷,没有成功,就打燕国(其实是南燕国),逮捕了其国君,将流亡在外的周惠王收留在郑国弭地(河南新密)。四年的时候,就是过去了两年,终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背书,郑国和虢国起兵干掉王子颓,重新迎立周惠王。寄人篱下的周惠王回家了,为了感谢,将酒泉(陕西东部区域)赐给虢国,将虎牢关以东的土地(河南荥阳一带)又还给郑国。公元前667年,周惠王被迫封齐桓公为伯。
就这样,在各路诸侯的捧场下,周惠王勉强过日子。公元前655年,周惠王二十二年,意气风发的齐桓公召集一部分诸侯在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相会,一块聚聚,喝喝酒,聊聊天。这次聚会,周惠王的太子姬郑(也就是后来的周襄王)也参加了。齐桓公在聚会上宣布支持姬郑为嗣君。本来就是太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望,宣布就宣布吧。可周惠王认为是奇耻大辱,也的确是,就指使郑国背弃盟约联络楚国,自己联络晋国,意图组成周、郑、晋、楚联军,对抗齐国。看不清形势的周惠王,哪里玩得过齐桓公。齐桓公知道后,立即先下手为强,直接派兵打下郑国,迫使郑国投降,周惠王的计划破产了。
周惠王的一生因为曲折写进了历史,就没干一件让后人佩服的事。有些事情,即便是失败,也要做的。国势虚弱,诸侯林立,自己作为正统的一国之君,要有所作为,励精图治,采取一定的措施,赢得大家的支持。有恩不报,巴结有实力的下属,为人君所不为。
但是没有,东周的王们很没落,吃着祖宗留下来的老本,过着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