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在世一天,厉害角色秦穆公就没有可能东进一步,只能当小弟。秦穆公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晋文公再厉害,年龄毕竟大了,等吧!当时,齐国早已不是齐桓公的时候,齐楚争霸的历史已经掀篇,楚国没有了制衡力量,总想着北上。想当年,如果没有齐桓公,楚国的军队早已经兵临中原腹地。可怜的郑国处于中原腹地,是每一个大国垂涎三尺的地盘。郑国夹在齐楚之间,左右为难,左右摇摆。
其实在公元前666年,秦穆公还没有上台的时候,楚成王就和齐桓公争夺郑国,企图染指中原,一度交锋,关系紧张,处于胶着状态。曾经楚国发六百乘兵车伐郑,一度攻破郑国的梏敉关今河南郑城南郊的关口,攻入纯门今河南郑城外城的南门,将到达逵市今河南郑城纯门通往内城的大道,要知道郑国的首都可是现在的河南新郑县。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后来,郑国的正卿叔詹正确地估计形势,认为楚国倾国内全部兵力攻打郑国,国内必定空虚,心里害怕国内生变,一定不敢久战,便大胆地巧设空城计,虚张声势,和楚军大打心理战。楚国将军公子元害怕,不敢攻郑城,撤兵回楚。郑国灭国的危险才暂时消除。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纠集八国联军都没有挡住楚成王的野心。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风马牛不相及也”的典故。齐桓公气势正强,率领八国联军打败蔡国,挟余威顺势南下,直逼楚国。楚国一看,情况不妙,就意图外交化解矛盾。楚成王派屈完为使者,进行外交谈判。
屈完说,你们居住在大老远的北方,我们楚国住在遥远的南方,相距很远,即使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像风一样狂奔而去,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为什么到你们竟然进入我们楚国的领地?《古文观止》上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喻齐楚不相干也。
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也历数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等罪状,“以前,周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哪怕是五侯九伯,只要有错,都可以代替天子征伐,以便辅助周王室。'赐给太公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楚国自然也在这个范围。你们楚国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我们是代替天子来问罪的。周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这纯粹是找理由,不过理由让你无言以对。
屈完没有办法,只好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
楚国承认了错误,就是想低头,避免和齐桓公面对面交锋。可是,齐桓公不是这么想的,屈完走后,依旧是按照计划拔寨起兵,继续前进。楚成王一看,计策没有凑效,派屈完二见齐桓公。
前面该说的都说了,戏已经演完,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只好图穷匕首见。齐桓公让屈完检阅自己的军队,检阅是假,威慑是真。屈完一看,脸色不悦,齐国联军的军队军容严整,兵强马壮,不可小觑。
齐桓公看到屈完的脸色大变,不禁洋洋得意。“这样的军队,谁能够抵挡?”言下之意,拿下楚国举手之劳的事情。
没想到,屈完已经没有了退路。二进联军,回旋余地都没有了,回去无法交代,楚国只能以战抑战,一战到底。索性冷言冷语,“楚国城高水深,多年经营,不是谁想拿下就拿下的?没有办法,背水一战,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我们只不过不想两强相伤,最后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别人?”
齐桓公毕竟是一代霸主,思索再三,压抑住野心,转而退兵。
可这样,楚成王北上的企图依旧被齐桓公遏制。他并没有纠缠,而是转而东进,经过几年经略,将淮河中游之地尽收囊中。好在后来的齐桓公年迈昏庸,重用小人,一蹶不振,最后惨死。但楚成王能与齐桓公较量,虽然不是霸主,却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不过后来,英雄一世的楚成王,因为换太子的事情遭儿子逼供,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