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
utesleft.”
只剩十分钟了。
江逾白还有三道题没写。
他第八题的题目,来不及细想,全凭直觉写出答案,并用同样的方法,赶在考试结束之前写完第九题。
然后,江逾白带着这张卷子,走向了面试地点。
笔试和面试几乎是无缝衔接的,笔试是面试的前奏和铺垫。写完卷子上的七道题,并不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江逾白还得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才能获得入学的资格。
江逾白的两位面试官都是学术成就极高的教授。他刚踏进办公室,就感受到了教授的凝视,他不慌不忙地和教授们寒暄两句,双手递出了自己的卷子。
第一位教授针对卷子上的题目,向江逾白提问,江逾白回答得非常流畅。那教授面露微笑,点了点头,又和他谈起第九题和第十题——这两道题,其实都在江逾白的能力范围之外。
第二位教授开始引导江逾白,给他提供了简单的思路,他立刻抓住了重点,口述出一种方案。
江逾白的家庭老师曾经教导过他:剑桥的面试有点麻烦,你要拿捏好态度——你不能太强硬,表现出任何攻击性,也不能屈从于权威,毫无主见。你不能滔滔不绝,更不能沉默寡言。你要温和、礼貌、自信、诚实,相信自己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江逾白坚守这个准则。
两位教授都露出了笑容。
其中一位教授和江逾白探讨完卷子上的题目,又给他出了一道速答题:假设你在玩一个游戏,你有一枚硬币,你抛掷这枚硬币后,如果硬币的正面朝上,游戏继续,你还能获得一元钱,如果硬币的反面朝上,游戏立刻终止,请问你的收益期望值是多少?
江逾白开始作答。他说,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并不确定,因为题目没有描述硬币本身的情况。他假设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a,反面朝上的概率为b,期望值应该是ab。
接下来,教授又把这道题变成了博弈论,玩家的人数增加了。
江逾白捡起一只马克笔,在一块白板上画出示意图,教授不断增加题目的难度,联系起了数学和经济两个领域,甚至考察了一点哲学。
江逾白一直没有冷场。他的思路永远清晰,还能引经据典,面十分广阔。
江逾白为了和林知夏达到思想共鸣,这些年来不知道看了多少书。林知夏的思维模式非常跳脱,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尤其她小时候,完全不考虑江逾白的心理状态,只要她逮住了他,什么话都能讲。
面试即将结束,江逾白想起林知夏,短暂地走神了几秒钟。他听见教授夸奖了他一句,他放下心来,和教授道别,缓缓地走出房间正门。
室外北风呼啸,寒意侵袭,江逾白独自一人在路上散步。他回忆整个面试过程,感觉还算可以,没有特别出彩,也没有犯什么错。
江逾白返回住处后,亲朋好友都给他打来电话。
江逾白的叔叔问他有没有把握,他简短地概括:“我不确定。”
叔叔担心他考砸了,就不敢再问。
林知夏问他考得怎么样,他详细地回复:“考得还好,除了数学和经济,还有哲学内容。老师问我,人类有没有自由意志,这是你常说的……”
“你是怎么回答的呢?”林知夏又问。
江逾白平静道:“引用了康德学派的假说。”
“那应该没问题,”林知夏分析道,“你是经济系的学生,你了解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读过康德的作品,你这么优秀,一定会被录取的!”
江逾白表现得很谦虚:“也许别人比我更优秀。”
江逾白这么一说,林知夏以为他没自信,她又表扬了他好几句,听得他心里很高兴。他充满耐心地等待着剑桥的录取结果,很想知道他是否能和林知夏一起留学。
2011年一月份,江逾白回到了省城,准备过年。他的高中生涯快要结束了,今年九月份,他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
在江逾白的高中同学看来,江逾白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男生。他精通英语和法语,理论功底扎实,考试分数极高。他和同学一起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总是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比大家都小。
此外,江逾白一点都不骄矜自傲。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江逾白的高中同学几乎一致认为,江逾白必然能考进他想去的大学。
同学们富有先见之明。
2011年一月份的某一天早上,江逾白打开申请系统,第一眼就看到了剑桥的录取通知。他平静地关闭网页,重新打开,确认自己收到了相关邮件,又了一遍录取通知信,这才向他的亲朋好友播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