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嫣然抱着孩子和黄嫂子一起上街。
来到此地一年多,这可以算是她第一次去街上。
上清宗山下的这座小镇不大,与重安城自然是没得比,整个镇子以一条街道为主干,两边都是店铺小摊,而后又像树叶上的叶脉一般,街道两旁延伸出许多小巷子,她们居住的小院,就在一处安静的巷子中。
看惯了重安城的繁华,再来看这充满市井气息的小镇,倒觉得有几分亲切。
嫣然跟在黄嫂子旁边,与她怀中的小虎一样,好奇地左看右看。
黄嫂子婆家就在镇上,她嫁来许多年,跟镇子里不少人都熟了,这一路走来,就有好些个妇人拦下她,与她打听嫣然是谁。
嫣然与虎头分开之事,黄嫂子并不清楚内情,只知两人感情不好,如今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但还是有来往,她便以为是嫣然在山上住不惯,才搬下来。
因此别人问起,她都说嫣然是她主家,家里郎君是上清宗的人。
嫣然听了也没反驳。她一名女子孤身带着孩子,确实需要上清宗的名头做护身符。
从街头走到街尾,这里已经比前边安静许多,来往行人也只有寥寥数个,一座书肆便静静伫立在此处。
嫣然抱着孩子进去,约摸一刻钟后再出来,手上已经多个包袱。
黄嫂子方才并未入内,见她手上拿了东西,便问:“娘子买书了?”
“我接了点抄书的活。”嫣然道。
方才进店,那掌柜的见她是个妇人,原本并不热心,后来她看过别人的字,心里有了些底气,当场写了几个字给他看,他立刻就热络起来了。
黄嫂子一听,瞪大了眼叹道:“娘子还会写字?不得了不得了,往常只听说那些书生能干抄书的活计,娘子可不比他们差呀!”
嫣然被她夸得有些不自在,忙说自己只会抄抄书,比不得书生们的文采。
然而在黄嫂子心里,这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原本她就觉得嫣然长得好又有气派,与寻常妇人不一样,现在更是敬佩不已,直把她当秀才公一样了。
她忍不住好奇道:“抄书的工钱怎么算?”
嫣然想了想,说:“掌柜的给我的书是《千字文》,若静下心来,一两天可以抄完一本,酬劳是一百五十文。”
黄嫂子叹道:“比一个壮劳力挣得还多哩!”
嫣然道:“我只想着把咱们每日的菜钱挣出来就好,嫂子今日买了多少?我算算够不够。”
黄嫂子忙把菜篮子给她看,“割了一块五花肉,二十五文,我跟他讨了一根大骨,今天熬莲藕猪骨汤喝,两节藕八文钱,一斤鸡蛋十文,又买了几根葱,一把豆子,一共七文,家里柴火快没了,我叫人一会儿送一担上门,又给了五文。”
嫣然飞快地算了算,道:“一共五十五文,加上米面油盐,一日下来差不多七八十文,挣的钱正好够花。”
她心里高兴,面上不由带了些笑。
以往数百两的银票经手,也不能让她有这样的满足感,原来她也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黄嫂子道:“所以我说娘子不得了,顶得上家里的顶梁柱呢!”
嫣然听了更加高兴。
黄嫂子见她一脸喜悦,看着血气都足了些,不由道:“娘子该多笑笑,笑起来多好看呀。”
嫣然又笑了笑,她心情舒畅,连看见身后尾随的某人,也觉得没有平日碍眼,只当不知,又去铺子里买了糕点糖果,犒劳自己和黄嫂子,权当庆贺她今天开张挣钱。
午后小虎睡着,嫣然给了黄嫂子一包桂花小米糕,让她回自己家看看孩子,晚饭再回来。
黄嫂子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