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但无济于事。孙策兵力既不足,又缺战马,无法与袁绍争于江淮。”鲁肃说道:“最大的可能是接应袁术退往江南,据江而守。若刘繇响应袁绍,接应袁绍渡江,则吴郡、会稽只怕也守不住。是以,臣附议子扬之计,请朝廷招抚荆州。荆州在侧,刘繇自顾不暇,袁绍不敢轻易渡江。”
刘协一愣,怎么又绕回来了?
这两人一唱一合,这是非要朝廷赦免刘表,招抚荆州不成啊。
他狐疑地看看鲁肃,又看看刘晔,笑道:“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你们在路上已经商量过这件事?”
“回禀陛下,兼而有之。”刘晔笑道:“臣与子敬商议,都觉得朝廷若能招抚荆州,不仅可以迅速平定江东,还能逼降益州。有荆州、益州的赋税,再加上陛下的仁政,不出十年,大汉必能中兴,王道可致。然后东南出海,西北通商,大汉声威可至万里之外。”
他与鲁肃交换了一个眼神,又道:“我等不远千里则来,正是希望攀陛下龙鳞,建功立业。”
刘协眉梢轻挑,微微一笑,举起酒杯。“当如尔等所愿。”
“谢陛下。”刘晔、鲁肃举杯,大声谢恩。
——
接风宴结束,刘协命人安顿刘晔、鲁肃,自己回到后帐。
他双手抱在脑后,躺在床上,看着青色的帐顶,回想着刘晔、鲁肃的建议,以及其他人当时的神情,心中有些苦涩。
很显然,他如果不做出改变,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接受刘晔、鲁肃的建议,招抚荆州,反对的力量会更大,到时候从朝廷到州郡,恐怕没几个人会支持他的决定,关中度田也会无疾而终。
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但逆流而上,结果未必是成功,更可能是失败,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这样的例子很多,近的是王莽,还有……太祖。
以太祖能力之强,强行改革的结果都是重大灾难,我凭什么一定能成功?
我只是开挂而已,又不真是五百人才出一个的圣人。
“陛下,想什么?”荀文倩走了进来,坐在床边,用扇子为刘协扇风。
金城并不热,晚上也没什么蚊虫。
“你觉得热吗?”刘协问道。
荀文倩愣了一下,看看手中的扇子,不禁哑然失笑。
“习惯了。儿时在家,一到夏季,颍川就又湿又热,蚊虫还特别多,阿母就会手持蒲扇,哄我入睡。到凉州两年,其他东西都改了,唯独这个习惯改不过来,尤其是有了阿泰之后。”
刘协心中一动,豁然开朗。
荀文倩才二十岁,就已经有些习惯改不过来了。刘晔、鲁肃都是年近而立的人,又怎么可能一下子转过弯来。
我最大的优势不是两千年的知识,而是年轻啊。
我才十七岁,就算再活六十年,也能熬死绝大多数反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