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胜来到京中的第三日,陈玉儿、苗子贵带着陈家村的孩子们也到了。
“快,让孩子们都进来,我瞧瞧。”
陈老太太的病虽然大好,但身子还是有些虚,天气还没有完全暖和起来,谢良辰吩咐管事妈妈时时刻刻盯着老太太,不准让老太太出门去。
陈老太太被憋得难受,好不容易家中热闹起来,片刻也不想等,就要瞧瞧陈家村的后辈们到底都如何。
谢良辰和众人知晓陈老太太的心思,所以陈家村里能来的都来了。
苗子贵让孩子们走进屋,不一会儿功夫就站了一屋子。
“这是您见过的,四舅家的博哥儿和巧姐儿。”
顺和三年陈咏义媳妇怀了身孕,可把陈咏义欢喜坏了,不过因为年纪大了,陈咏义媳妇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十月之后,一对儿女呱呱坠地。
陈老太太算了算:“有十岁了吧?”
陈子博道:“今年正好十岁。”
陈老太太笑着道:“好,听说你们书读得都好。”
陈咏胜道:“博哥儿经常被先生夸赞,巧姐儿已经开始看医书了。”
陈老太太连连点头:“都有出息。”虽然有意再与博哥儿、巧姐儿多说两句,却也不能冷落别的孩子,于是将目光落在苗予安身上。
“安哥也过来。”
苗予安是陈玉儿和苗子贵的长子,如今十二岁,陈玉儿在京中太医院进学的时候,苗予安在京中住过一阵子,后来虽然陈玉儿回到镇州官药局,但因为成药之事,还要经常来京里,苗予安也会跟着一起。
这两年,各州开设书院,苗予安入书院读书,不得随便脱身,陈老太太才没见到这孩子。
“两年,”陈老太太道,“安哥都长这么高了,快要超过他爹了。”
苗予安走近了些,让陈老太太看得更真切些:“曾外祖母还是一样的精神。”
陈老太太笑容更深了:“好好读书,将来也考去国子监。”
苗予安点头:“我会努力像小舅舅一样,虽然肯定及不上,但……一定尽全力。”
陈子庚考中了状元,又带兵平了交趾郡之乱,还迎娶交趾郡主,在陈家村后辈心里,是个望尘莫及旳存在。
陈家村养育了郡主,出了一位皇后,一位状元郎,外面的人觉得陈家村好,陈家村的子弟也更加与有荣焉,一个个铆足了劲儿,要再为村中争光。
虽说大晋书院、书局遍地开花之后,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想要考中状元并不容易,但用陈咏胜的话说,目光放得越高,干起来就越卖力,那些大家族都有什么几代状元,几个阁老只说,陈家村要想如此,就要靠这些孩子们了。
陈玉儿和苗子贵还有一个女儿,今年六岁,生得很是漂亮,整日里钻在织房里,尤其喜欢那些绣在锦缎上的图案,别看年纪小,能将陈家村现在织房里都有些什么,说得清清楚楚。
逗得陈老太太直笑。
还有陈初二和陈仲冬的儿女。
陈玉儿去了官药局,陈家村的熟药所也是越来越好,这些小辈们都听父母说,陈家村药材起家,不管将来做什么,谁都要懂得识药材。
孩子们站在屋子里背诵药材歌,陈老太太竟然眼睛有些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