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都较近的几个州府很快得到了消息。
坞州、显州、潭州等地知府收到圣旨皆愣了半响,修复试?这是什么,如今这时候,不应该全力督办科考吗?
身边的下属将得到的讯息上禀道,“属下听闻,圣上还专门设了这修复的新司,做主的正是之前听闻的那个五品女官楚氏,这修复试想必也是她提出来的。看圣上的态度,对此很是重视啊。”
当然重视,新设一司,直接归属工部,最高的主事官员甚至给到了四品官衔,位同工部侍郎。虽说现在并未任命,但所有知情人都已经心照不宣地把楚宁当成这个最高主事者。
她的弟子们更是扶摇直上,据说也一跃成了五品高位,执掌行物司诸多事宜。
眼光高远的人,不会只看到一个热闹的京都展。圣上的心思,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如果大周的文事能竿头直上、大放光明,提升到让诸国侧目钦羡的地步,何愁没有人慕名而来。
越国这些年,那些在野的修复大家受到各方礼遇,就连皇族都对他们客气几分,不正是因为他们密不外传的修补技艺,揽尽天下奇珍异宝,孤本文籍。
有此傍身,不仅取得大量财帛,财力雄厚,而且拥有天下诸多传世学识,声望甚高,不知多少高官显贵来找他们修补物什。
现在,修补能力最弱的大周,已隐有崛起之势!京都展就是给天下人的第一份贺告,之后的这番选考更是摆足了上位者的态度——大周已不再是多年前武胜文衰的大周,展出的那些灿若繁星的器物无不彰显大国底蕴,不断修复而成的各类典籍更是将各朝各代的先人智慧一一展现。
加上承安帝继位后提高文臣地位,文武并进,不压低任何一方,文事的繁荣东渐西被,已然可见。
坞州知府一向眼光独到,按理来说,秋闱很快就要开始了,各州府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一应事宜,朝廷一般不会把其他大考放在秋闱之前,正常都会避开,比方说三年一次的医官试,就选在年关之后进行。
这次这么着急就下旨意,给地方官员们只十余天的功夫,可谓是措手不及。这还算好的,像更远一点的州城,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就失去了选人应考的机会。
从常理看,这显然极其不妥帖。朝廷不可能没有顾虑到这一点,既然如此,只能说明在此之后,行物司里必然有要事要做,无暇管顾修复试。但是若等到来年再办,又太晚了些。
会是什么大事呢,让圣上不惜这样急匆匆地下旨?
坞州知府垂眉思忖,把所有知道的消息在心里捋了一遍,他眉头一皱,突然一下站起身来,恍然道,“本官知道了,一定是紫华宫!圣上竟把主意打到紫华宫的身上,他想让我们大周也去分一杯羹!”
他的心腹下属睁圆了眼,半信半疑道,“紫华宫珍宝无数,多年来请过不少修补家,有越国的、夏国的,甚至还有北狄小国的,就是……”下属讪讪一笑,硬着头皮补充道,“就是没有我们大周的。”
人家紫华宫的主君邀请人时,恐怕没把大周算在内吧。
坞州知府略一沉吟,更是肯定,“不,一定是修紫华宫的事,时间完全能对得上。圣上估计想让楚氏出使紫华宫,才会着急先办修复试。”对对对,越想越是可能。
当今天子不是莽撞无能之辈,他每一项下发的决议皆是顾虑深远。既然圣上有这样的把握,说明这个楚氏确实有叫人惊叹的本事,至少,不会输给越、夏两国大部分的修补大家。
看来,很快就会有一番新变化了。
“依本官看,这首次举办,必然是让圣上极度关切的。”坞州知府分析完形势,马上便吩咐道,“即刻贴出告示,分发各处,十日后选出上京应考之人。再将整个坞州厉害的修复大家请来,让他们帮着出题评判,也好定论哪些是擅长修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