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北关比青海还要偏远,皇帝这番举动,对他来说无异于变相发配,若真到了那里,别说还想着谋划什么大业,就连正常生活下去,都是一种奢望了。
百里洵心下只觉得五雷轰顶,勉强逼着自己镇静下来,开口道:“皇兄,孝敬母后乃是臣弟应尽的义务,但母后若跟随臣弟离京,外头只怕是要起议论的,到时候损了皇兄的贤孝名声,岂不成了臣弟的罪过?”
孝道大过天,皇帝最注重颜面,怎敢落下这样不孝的口实,所以百里洵只当皇帝说的是气话,根本不相信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母后一心惦记着你,若朕不肯成全,才是真不孝。”皇帝面无表情地看了百里洵一眼,“以后你就好好奉养母后,至于其他的事,就不用费心了。”
扔下这样一句话,皇帝也不顾太后和百里洵阴沉的脸色,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了。
所谓的亲兄弟,早已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路途遥远,若路上有个三长两短,谁也怪不到他身上。
至于更改封地,如若没有万全的把握,他岂会做出这种决定?
皇帝心情不郁,身边的下人更是大气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被迁怒责罚,直到彻底走出暗暗宫的范围,皇帝心里的怒气才算稍稍,冷冷问道:“墨渊来了么?”
既是要处置百里洵,必须要跟楼墨渊商量。
“司主大人已经进宫,算着时辰应该差不多到勤政殿了。”皇帝身边的内监回应了一声,随后又小心翼翼地询问道:“皇上,可是要奴才着人去瞧瞧?”
“不用了。”皇帝微微摇头,“桓王,朕绝不会再留了。”
听到这话,内监立刻做出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桓王这般僭越狂妄,已是失尽人心,您就算真处置了他,前朝大臣也断然不会有人反对的。”
“谁反对也没用。”皇帝心意已决,一字一顿道:“忍了这么多年,朕也算是忍够了。”
说话的时候,皇帝一个没有内力的人,愣是生生把大拇指上的玉扳指给捏断了,可见他心里有多愤怒。
“是。”
内监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让人愈发小心地抬着轿撵往勤政殿走去。
皇帝那边自是怒不可遏,百里洵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所谓被宠爱的有恃无恐,只见他往椅子上一坐,没好气地对太后抱怨道:“母后,您不是说一切都在您掌握之中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儿臣绝不要到那鬼地方去!”
“这不是还没有下旨么?”太后心里也是烦躁的很,瞪了百里洵一眼,“你也是的,身边养着那些个废物,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否则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如果昨日的计划成功,今日的主动权就在他们手里,眼下完全处于被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若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她就只能铤而走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