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甩袖子,登上台阶,低头急行。
听到荀彧的声音,伏完从里面走了出来,满脸堆笑,拱手行礼,正在和荀彧打招呼,见一向温和的荀彧满脸怒气,吃了一惊,涌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偷偷看了卫觊一眼,卫觊苦笑着摇摇头。伏完见状,没敢吱声,看着荀彧像怒虎一般进了门,缩了缩脖子,转身走了。
荀彧进了公廨,转身的一瞬间,隔着窗户看到了伏完匆匆的背影,这才想起伏完的事,愣了片刻,又不禁哑然失笑。本来还要考虑如何应付伏完,没想到一时失态,伏完竟然自己走了,倒是省了不少口舌。
看来人还是要有点锋芒,不能太好说话。荀彧哼了一声,来回踱了两圈,对卫觊说道:“伯儒,你去一趟见一趟司徒府,问问关中今年的春耕情况,要具体的数据,然后再查查今年入夏以来的雨水,估算一下今年的收成。”
卫觊应了一声,却不离开。荀彧瞅瞅他。“伯儒以为不可?”
卫觊苦笑。“令君处事稳重,陛下托以关中之事,觊本不该妄评,只是形势如此,天下有易姓之虞,陛下不惮劳苦,亲冒锋镝,令君似乎不宜制肘。”
荀彧眼神微缩。“伯儒也赞同毌丘兴之计?”
卫觊躬身再拜。“若贾诩对形势的分析属实,似乎只能如此。”
荀彧盯着卫觊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肩头沉重无比。他明白卫觊为什么会这么说,于公于私,卫觊都对孙策没什么好感。卫氏是河东大族,良田数百顷,还占着一些山林、盐池,当然不愿意将这些利益拱手相让。因为蔡琰的事,卫氏还被孙策当面羞辱过,让卫觊向孙策称臣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其他人也许没有卫觊这么坚定,但他们的情况也相去不远。天子从贾诩手中夺走河东和并州后,大量征辟世家子弟入朝廷,一方面是与凉州系抗衡,一方面也是安抚河东和并州的世家,取得他们的支持。这些人在朝中已经形成势力,很难用言语说服。
要是能说服,杨修早就说服他们了。
“伯儒,你觉得奋力一搏,能取胜吗?”荀彧缓了口气,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激动。
“这可不好说。”卫觊缓缓地摇摇头,语气谦和,神情却很坚定。“若君臣一心,运筹得当,未必没有一战的机会。纵使不胜,有山河之固,自守亦是绰绰有余,令君又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陛下信任令君,自不会疑惑,可若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诽谤令君,罗织罪名,却让陛下难办。”
荀彧沉吟片刻,点点头。“纵然要战,亦当知己知彼,看看有没有一战的实力。你先去查一查相关的数据,看看关中还有多大的潜力。实在不行,只好从并州和河东、河内征发调取了。”他嘴角挑起一抹浅笑。“伯儒,三河殷实,卫氏又是河东世族,你估计河东能征多少兵?”
卫觊的脸颊抽了抽,抗声道:“河东虽是京畿,却与并州相接,民风亢直,只要陛下有诏,自当全力以赴,男子负戟,女子运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荀彧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卫觊这句话已经有指责汝颍人没有与孙策抗争到底的意思,有成见在先,争也无益。他只是觉得可惜,卫觊自以为义正辞严,却不知道这很可能正是孙策所期望的。世家不肯向孙策屈服,孙策也没打算向世家让步,在战场上击败世家,将世家连根拔起,免得将来留有后患。若非如此,孙策何至于迟迟不取兖州。但凡他做一点让步,兖州世家就绝不会依附袁谭,以至于如今骑虎难下。卫觊一时意气,将来怕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利令智昏,就是说的卫觊这种人。
荀彧挥挥手,示意卫觊去办事,在案前坐下,铺开纸趣÷阁,又将收到的贾诩奏疏仔细看了几遍,越看心情越复杂。贾诩岂止是看透了天子的困境,他更看透了世家的贪婪和因贪婪导致的愚蠢。他安排毌丘兴去见天子,很可能是有意而为之。
毌丘兴也是河东人,而且年轻气盛,正是想建功立业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劝天子隐忍,禅让,富贵险中求,若能出奇制胜,夺取南阳,他才可以一鸣惊人,平步青云,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贾诩的计划之中。
这个贾文和,真是一条毒蛇啊。
荀彧感慨良久,提起趣÷阁,在纸上书写起来。
臣彧启:伏鉴陛下诏书,见故并州刺史诩所上三策,臣以为皆老成之谋也,然有不明处,愿为陛下发覆。夫用兵之道,先为不可胜,再为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争胜首在粮。入夏以来,关中频雨,壮士从军,妇孺耕种,多有不逮,欠收已是必然。臣每思及陛下之托,惭愧欲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