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全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将成品剪辑出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那年秋末》这个正品,反倒是成了后来者。
大家的潜意识会觉得,既然是正品,就应该先一步发行。
就好比一部小说。
一个是新书发布了十万字。
另一个则是发布了五十万字。
要说两本书之间有抄袭关系,大家第一反应会是十万字的抄袭。
《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就是钻了这个漏洞。
曹熄提前一步剪辑出了成片,提前一步将自己的片子提交申请。
《那年秋末》就很被动了。
要知道,曹熄导演那头,片子拍完之后,花了三天时间就把剪辑配音等等都搞定了。
然后就没耽搁,直接定档上映。
这个时候,《那年秋末》还在紧锣密鼓的安排剪辑。
哪怕这边在怎么压缩时间,还是不能和曹熄那头比。
这也就造成了……
导演将片子投递上去,想要冲击奖项的时候,被对方以“抄袭”为由,打了回来。
导演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剧本是我亲自打磨出来的,绝对不可能抄袭!”
也是他和国际电影节那边的评委有点交情,对方才和他多说了两句。
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判定为抄袭,和抄袭的对象是曹熄之后,导演坐不住了。
季闻歌之前就有不好的预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
几乎在导演被退片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消息。
同时,他网上关于《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的内容也完全公开,然后……
季闻歌就看到了,几乎和她拍摄的《那年秋末》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情。
不用说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导演之前是没想过黎妙然会那么没品。
现在看到了成品,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当即冷笑连连,“是我低估了人性的低劣程度!”
他之前是真的看好黎妙然,否则也不会在黎妙然进组之前,就把剧本给了她。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给她开后门的意思。
提前看过剧本,和两眼一抹黑的人比起来,优势非常明显。
那天如果不是黎妙然迟到,季闻歌表现又太过亮眼,导演也不会考虑将角色换成季闻歌。
虽说因为换了角色,导致自己的作品被判定成了抄袭。
可导演却并不后悔。
他宁愿自己花钱买个教训,也不愿意和黎妙然那种卑劣小人相处,谁知道她会不会做出什么更加过分的事情!
季闻歌能理解导演的想法。
她也知道,导演所谓的“花钱买教训”并不是很心甘情愿。
毕竟,这种事情真的就没有丝毫的好处。
导演这样说,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季闻歌可不想陪着导演苦中作乐,当即问道:“导演,你有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个故事是由你创造出来的?”
导演说:“我手头上只有自己的一些初稿,还有手写的剧本……”
说着,他忍不住又是一番懊悔,“出于信任,我之前给黎妙然的剧本,不是电子版的……”
如果是电子版的,至少还能留下一个证据,证明《那年秋末》剧组的剧本,是在黎妙然进入《与你相遇在金色秋天》剧组之前,就给了她的。
事情已经发生,导演在怎么懊恼都无济于事。
就在这时,网上出现了质疑《那年秋末》涉嫌抄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