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历史真相(2 / 2)

这更多是一种作秀宣传,告诉世人,人不是我杀的,但是我厚葬了他,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出于作秀的目的,自然不能来真的,所以里面有财宝的概率极其微小。

综合考虑,关羽墓有财宝的概率太小。

对于盗墓者来说风险也大,很有可能徒劳无功。

这也是关羽墓不被盗的其中可能原因之一。

在一个就是关羽备受各个朝代帝王仰慕,修缮墓地,派人驻地守墓,盗墓贼无从下手。

关羽一生忠于桃园三结义,追随刘备誓死不渝,这是很多帝王都喜欢的忠臣,是他们宣传忠义的手段。

于是很多朝代的皇帝官员,都对关羽的目的极其重视。

他们祭奠关羽英灵,以宣传皇家信仰和对自己臣民的希冀。

同时很多还对关羽的墓地进行修缮,同时派兵驻守。

比如北湖当阳埋葬关羽尸骸的关陵墓,一开始只是一座土冢。

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对关羽陵墓进行扩建,形成陵园。

偌大的陵园自然需要派兵把守,定期打扫祭拜。

而对于在阳洛关林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一开始也只是一座小坟墓。

经过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百亩规模。

由此可见,古代帝王对关羽陵墓守护有加,自然就不被盗墓贼机会。

最后就是关羽忠义形象深入人心,无人敢去盗墓。

至于陈文哲看到的那件青龙偃月刀,应该是其他人代入古墓,而不是从关羽墓中出土。

至于说是谁,还真难以考证。

陈文哲看到的这把青龙偃月刀,应该确实是关羽的东西,如果不是也不会有人珍藏,最后还带入了陵墓之中。

而这把青龙偃月刀却不是关羽使用的兵器,随意就算出门打仗,也不会随身携带。

这个后来其实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一件八十二斤的大刀,不可能作为随身常用兵器。

甚至现在很多考古专家认为,在三国时期,关羽根本就没有青龙偃月刀。

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祖先就已学会将石头、动物的骨头之类坚硬的物质,打磨研制成形状各异的刀具。

这些刀具可以用作生活用具使用,比如砍伐树木、切割食物等等。

还可以用作武器来使用,属于十八般兵器之一。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青龙偃月刀”吗?

古代战争频发,也因此产生了诸多着名的冷兵器与英雄豪杰。

比如《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和他的佩刀“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中,描述此刀重达82斤,可以想象关羽的武力深厚、臂力惊人,可以将82斤的大刀,耍得出神入化。

关羽是可“千里走单骑”,“以一敌万”的东汉末年的悍将。

他身强体壮,《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是身长九尺,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关羽身高大概是2米上。

高大强壮的关羽,使用重达82斤“青龙偃月刀”,这还是有些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