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驱邪避灾,迎福纳祥(2 / 2)

它的头部平抬,上面长有双角,四只短腿粗壮结实,有力地支着沉重的躯体,使整个形像如同一座伸出悬岩的小山。

它眼虽不大,却充满神采。

整个作品工艺精湛,结构合理,动物形象生动而充满活力,是我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

在全球范围内出土的同期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器中,肯定还是一西陕出土的那件错金银云纹犀尊为上品。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体现了古代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熟的金属铸造加工技术。

这件精湛华美“犀牛”,为青铜铸制。

其造型为一头肥硕、健壮的犀牛,风格写实。

头部有双角,一前一后,两耳短小耸立,小目,尾尖稍翘,短腿粗壮有力,蹄为三瓣。

其骨骼、头部轮廓、肌肉、蹄足比例匀称,酷似实体生物“犀牛”。

该器工艺精湛华美,造型写实逼真,错金银技术表现的装饰性极强的云纹,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映生辉。

通体布满华丽的错金银云纹,加上极细的金丝象征犀牛的“毫毛”,既显得华贵,又不影响形体完整;

背部有可以启闭的活盖,在牛嘴的一侧有管流,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实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随着更多考古资料的补充,现代有人推测这件犀尊制作时间,可能比西汉更早。

其遍体错金银装饰图纹,充分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发生的新变化。

此时的青铜器突破了模铸纹饰的拘束,发明了用金银丝装饰器物表面的错金银技术。

错金银工艺在青铜饰件上的使用,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西汉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早在先秦时代,贵族们便用金银来镶嵌青铜器物,此种装饰工艺通称为“金银错”,又称“错金银”。

所谓错金银,就是在铸造的铜器上,用金银丝或片,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纹饰,然后把器物表面磨光。

制作一件错金银铜器,不仅要有高度的技巧,而且非常费工费事。

其工序分为铸器、鉴槽、镶嵌、磨错。

这项技术的开展离不开钢刀、钢凿、钢鉴。

春秋战国时生产力发展,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为此项技术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错金银工艺,包括镶嵌和错两种技术。

镶是把东西嵌进去或是在外围加边,嵌是把东西镶在空隙里,“错”即用厝石加以磨错使之光平,其工艺可谓精密细致。

其制作工艺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出浅凹槽的纹饰或字形。

再用硬度较大的工具錾刻浅槽,然后在浅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丝、片。

接着用厝石使嵌入的金银丝、片与铜器表面相平滑。

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进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艳。

被“错金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的表面,金银与青铜的不同光泽相映相托,将其图案与铭文衬透得格外华美典雅。

错金工艺的出现,增加了富贵气息,为青铜器的装饰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