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漆器,就是之前提到过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精益求精的过程。
新石器时代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
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
北河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
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
由此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
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
外髹黑漆,沉寂凝重;
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
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全都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战国楚彩绘漆涡纹方耳杯,更是其中经典。
耳杯,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饮食具。
此耳杯所饰变形鸟头纹,是战国漆器中最具特点的装饰纹样。
到了秦朝,漆器制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
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也更为丰富。
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秦代漆器的纹饰多红黑辉映、飞扬流动,绘画技法娴熟流畅,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惊叹于先民如此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此前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
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
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
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
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
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
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
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
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