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乾震也是楚国,一名颇有知名度的将领,只不过这些年他很少在楚国境内,一直忙于和楚国北方两个小国家作战。
在楚国带兵多年,在征讨几个小国家的过程中,也立了一些功劳。不久前两个小国被灭,阳乾震才带着这些军军功凯旋而归。
凭着这些战功,再加上自己妹妹得到楚王赵元让的独宠,所以官职升得比较快,成为楚国二品镇军大将军,还被封为上柱国。
对于楚王赵元让长期以来,信任年轻将军于鲜,让他担任楚国兵马大元帅,成为军方的第一人。阳乾震心中十分不满,他认为于鲜名不符实,要是自己统领楚国大军,一定比于鲜做得更好。
这一次阳乾震好不容易想法说服了楚王赵元让,让自己统帅大军,但楚王还是不放心自己,安排于鲜作为监军。
在阳乾震看来,于鲜担任这监军,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在自己在统兵取得胜利之时,分享自己的战功。
另外就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以顺理成章的取代自己。这说白了,楚王还是不信任自己,每每想到这里,阳乾震正就觉得十分郁闷。
在大军到达云州之前,阳乾震都将这些不满放在心底,当楚军到达云州之后,他终于没有了顾忌。便以粮草为军中重中之重为名,将在后方压抑粮草的“重任”交给了于鲜。
对于阳乾震这一做派,于鲜很快了明白他心中的想法。
不过于鲜认为,大战在即,领兵将领还是以和为贵。再加上六十万楚军精锐,要攻打一个只有五万人镇守的城池,就算自己这监军不发挥作用,阳乾震也能够轻松拿下。
所以,在这些想法之下,于鲜并没有据理力争,接受了在后方督办和押送粮草这一任务。
成功打发走了于鲜,阳乾震的心情好了许多,为了避免行军打仗受到掣肘,他又将军中好几名支持于鲜的重要将领换到不要紧的位置上。
所有领兵将领都换作自己心腹,现在便可以完全控制这支大军了。阳乾震这才带着六十国万楚国精锐,浩浩荡荡的向云州城而来。
时至六月,云州地区今年干旱,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纵是在山区,这气温也十分的高。特别是日头高照的时候,要想赶路十分艰难。
这样的气温和天气,严重影响了楚兵的行军速度,使得这六十万楚国大军,比原定的时间晚了两日方到云州城,又给了守卫云州的将士难得的两天缓冲时间。
立功心切的阳乾震,一边咒骂着这鬼天气,一边催促着手下将士全力行军,当他看到楚州城高大的城墙之时,心情才变得好了起来。
阳乾震虽然立功心切,但毕竟打了多年的仗,他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到了云州城下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城池发起进攻,而是指挥士兵安营扎寨,然后养精蓄锐。
阳乾震要求所有将领,将营寨全部安置在,城上士兵能够看到的位置。这是他多年来和两个小国打仗积累的心得,旨在从心理上给敌人施加压力。
在士兵休息的同时,一些重要将领却没有闲着,他们围着城池仔细勘察了一番。虽然有地图,但始终没有实际考察来的有效。
看着敌人将云州城围的水泄不通,姚侠也知道,这么多敌人围在城下,给城中将士制造了很大的压力。
鉴于如此情况,姚侠也将城中过去将领召集到一起,要他们向各自麾下士兵鼓鼓劲,提升一下士气。让他们树立誓死保卫云州,保卫云州的父老乡亲的决心。
姚侠此次所带的五万云州将士,大多是以前封地的士兵,这些士兵是对杨云最忠诚的。这些士兵来云州城之前早已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尽管城池被团团围住,他们倒没有表示出特别恐慌。
楚兵来到云州城的第三日,阳乾震便指挥手下将士,开始向城池发起进攻。
云州城虽然是云州最大的城池,但是在六十万大军面前,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凭心而论,阳乾震领兵打仗的能力,比起于鲜可能有些不足。但是多年和小国作战,他也有自己的优势。
这么多年来,阳乾震已经习惯了以强凌弱的战斗,他知道如何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对敌人造成最大的压力,全面控制整个战场。
阳乾震虽然只派出了三成兵力,已经将城池团团围住。由于兵力占绝对优势,他便没有再分主攻和辅攻,各个方向同时向城池发起猛攻。
开始大战的第一天,姚侠便将城中所有的守兵都派上了城头,因为敌人的数量确实太多,士兵没法进行轮换,也没法留下后备力量。
这一天战事进行的十分激烈,楚兵像蝗虫一般,密密麻麻的爬满了城墙,他们冒着头顶像雹子一般飞下来的巨石,争先恐后的朝上攀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