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也不管李心艾,乐呵的往外走去,他得赶紧把事儿办了,孩子才能早点蒙学。
这边,王桂英看着老头子的背影,笼罩几天的阴霾也都消散了,笑着道:“这老头子,年纪越大越没个正经样子,把客人扔这儿自己就跑了。”
话虽这么说,她心里却是高兴的。
学堂啊。
这早一点建成,那就早一点能让孩子们去读书识字。
一旁的杨氏笑着道:“爹这是高兴,哎呦,二丫啊,你可解决了大麻烦了。”
她虽然极力压制,可还是笑的合不拢嘴。
喜从天降。
本来,她已经打算放弃孩子去蒙学了。
毕竟,家里的情况,就摆在眼前。
人有时候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哪怕再不认命,也没有用。
其实,她们二房和大房倒是没什么大矛盾,但是一家人一起过日子总有些磕磕碰碰,平时偶尔的口角之争是避免不了的。
特别是这次事情又是因自己儿子而起,大房的孩子药钱加上每日的食补也不是不小的花销。
老大虽然不说啥,可心里也是有想法的,赵氏就更不用说了,那要说的话都写在脸上了,天天儿的见了她只当没看见一般。
杨氏心里越想越不舒服,可是也没办法,相比较孩子蒙学,给村平治伤才是更要紧的事情。
即便她再不舍,到底也断了自家孩子蒙学的路,省出一笔钱。
有些话,她先说出来,总比其他人口中说出来好。
所以,当她提出不让村荣去蒙学,省下钱来给村平买药治伤后,爹爹婆婆也就嘴上说说,可还是同意了。
说到底,他们是动了这个心思的,只是一直没有说出口。
杨氏是个有脑筋的,自家男人不如大哥,只能在那几亩地里忙活,而大哥确是在镇上一家铺子里做个小管事,月钱虽然并不太高,但却让家里人提起来倍有面子。
至于自在男人,在家里根本也说不上什么话,而她这么做,确实赢得了老两口的赞许,可每每想起孩子的前途,她也懊悔的厉害。
如今,听到二丫和老头子的对话,她心里又活跃起来了,只要村子里有了学堂,那么儿子的学业又有希望了。
不对,是肯定可以去蒙学。
杨氏打定主意,哪怕是砸锅卖铁,她也得想办法让村荣入了这学堂。
一旁的李心艾见二人这么说,也跟着笑了笑,她做这些也是有原因的,不过,如此看来,倒是皆大欢喜。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关于李心艾要砌房子和砌学堂的事传的沸沸扬扬。
这可是大喜事,不少村民都跟着活络了起来,沉寂了一个冬日,家里的存粮还不知道够不够撑下去呢,这要是能去二丫家帮忙干活,不说银子吧,管顿饭大伙儿心里都高兴的。
还有些有孩子的人家,从前不敢动的心思,现在也想起来了,只是不知道这束脩会不会比镇上便宜些呢。
有人欢喜有人忧,光是一个老李家就上演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当冯老太听到这个消息时免不了又得气的站在门外对着后山骂上半日的。
而李老头虽然不说啥,整日也是唉声叹气的厉害,有这么些银子供给老大,怕是早日就能取得功名了。
糟蹋啊。
而李招贵此时确是一脸春风得意的坐在窗前饮茶。
在李心艾手里吃过亏又如何,人是最容易忘事的,特别是李招贵这种优越感极强大的人。
一旁掐着手小口吃着点心的姚氏看着自家男人心情大好的模样,低了低眉眼,抿唇笑道:“这丫头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也该好好教训一番了。”
说着,她拿起帕子轻轻擦了擦手上的点心屑子又道:“学堂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方圆几里,除了相公你,还有谁敢自称有才学,除了你其他找不到更合适做这夫子的人选。”
姚氏的话显然道中了李招贵的心,他挂着笑,说道:“她当初那般得罪我,就得想好这之后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若她来,就说我不在,先晾晾她吧。”
其实,他不可能会拒绝李心艾的,毕竟,那对他之后的升官路也是有好处的,且村里谁不知道李心艾给的工钱最高了,等开春了,他也急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