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留活口?”刘章晨怒道。
“不是咱们不留活口,是他们存了死志,根本就是往死里拼杀啊!”
刘章晨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搜身,看看能翻出什么?”
正在此时刘芸靠了过来,问向刚刚回话的士兵:“你说你听到咱们被杀的那个人口中喊着‘敌军在水中’?”
“是这么喊的。”巡逻兵点了点头。
“水中?”刘芸抬头去看刘章晨,见他也将目光放到了吉水河上。
“派这么几个人来刺杀?”刘芸分析道,见刘章晨摇头,又道,“难道是探子?”
刘章晨双眉紧蹙,全然不见平日温文,脸上肃杀一片,这时才能看出一点“玉面阎罗”的影子。
“不对。”他说,“没这么简单,若是探子,见人早就跑了,为何还要冒死追杀?”
刘章晨向吉水河边走去,蹲在岸上看着湍急的河水,目光慢慢巡视四周,忽然他猛地起身,指着灰黑色的崖石大声说道:
“看到了吗?那里,还有那里,有很多新痕,是最近有什么东西新撞上去的,船只?不对,船只边缘圆滑,就算撞到崖石上也不会留下这么深的痕迹,是什么呢?铁板?木头?竹子!是竹子!”
“竹子?”刘芸不解的问道,“将军您是什么意思?”
“是竹排,前方削得尖利的竹排!这些人乘坐竹排顺流而下,意欲逃出此地!”
刘章晨忽然转身问向旁边的谋士,“能看出刚刚那些死者是谁的人吗?尉迟轩还是尉迟锦弘的?”
还未等谋士说话,刘章晨就自问自答:“是尉迟轩的人!只有他才能想到这样的法子脱身!尉迟锦弘只会想到投降!”
“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刘芸问道。
“怎么办?”刘章晨又看了看河中怒浪,“封河!”
。。。。。。
此时的张先生面色憔悴,他紧盯着尉迟轩正等着他示下。
“王爷现在怎么办?探子回报,刘章晨正着人砍树封河,我们的这条水路被堵死了!”
“一共离开了多少人?”尉迟轩问道。
“不足六千。”
如此境况,尉迟轩反倒笑了一下:“当初应该让先生先走。”
“王爷!您在哪里我在哪里,怎能先行?”张先生惊道。
尉迟轩点点头,转入正题:“如今唯一的出路被阻,看来要么我主动打开城门投降,要么就是殊死一战了。”
话音刚落,张先生就猛地起身,一个箭步到了尉迟轩近前:“王爷!怎能投降?您投降不就意味着您是反贼,是逆臣,是联合外敌谋逆的乱臣贼子吗!”
尉迟轩笑了笑,不咸不淡的开口:“不投降不也是一样?嘉惠帝一定会把这顶谋逆的帽子扣到本王头上的。”
“那不一样,我们不战自降那是认罪,但殊死一搏是自证清明!不管皇上怎么定罪,史书怎么书写,我相信总会有拨云见日、昭我清白的那一日!”
尉迟轩捻着茶盏,轻轻吹着浮茶,做派风流潇洒,丝毫不见窘然之态,他微微启唇,将早就做好的决定送了出来:“张先生说得对,本王誓死不降。”
。。。。。。
韩墨儿在守城士兵最困顿乏力的未时出了城门,一路向西而行。
这些日子嘉惠帝对她的监视极其严密,不准她离府半步不说,竟然起了让她住到宫中的心思。
韩墨儿哪能从命?用了个极不妥当的理由推拒了皇后娘娘的口谕,转日就从礼王府的密道逃出了嘉惠帝的监视范围。
这几日,暗探按照她的吩咐,将各地的礼王人马调至南都,又将几年前安置在寺庙中的军械运送至中原腹地,如今礼王留下的三千亲兵已经分批次出城,在青山镇集结等待礼王妃的指示。
韩墨儿出城不久由乘车换为骑马,虽然她马术不精,但也好过坐马车迅捷,骑马至少可以提高一倍的行进速度。
过了东望亭,路上的马车就少了。
韩墨儿一身劲装,又做了男子打扮。
只是她这次全然没有上一次离京时的轻松惬意,此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快速赶到尉迟轩身旁,不管是何境遇,他们要一起面对。
过了东望亭又行了三十多里地,日暮渐渐西沉,鸦鸟归巢而栖,田间缓缓归人,远远的村落炊烟袅袅,是这凡尘俗世中的最安宁的黄昏。
韩墨儿与尉迟轩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黄昏,不止一个,很多很多个。
他们看风息湖平,看远霞近烟,看枝上的花经过一日的盛放慢慢枯萎,看两人的影子被逐渐拉长,又慢慢暗淡下去。
黄昏金色的霞光就像蜜糖,糖丝被拉的很长很长,泛着浓郁的香甜,黏黏糊糊地裹住他们,每当这个时候,幸福的感觉就会成倍的放大,又成倍地缩小,大到包罗万物,小到只能装下彼此。
他们珍惜每一个这样宁静的夜晚,留恋每一个这样温暖的瞬间,甚至他们不用说一句话,只是轻轻靠着,就是岁月静好,情浓且深。
今后还会有这样温馨甜腻的黄昏吗?会的,一定会有!
韩墨儿眸中光芒坚定有力,她夹了一下马腹,伸着缰绳冲向前方。
就在韩墨儿心中弥漫着淡淡悲伤的时候,她被一人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