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夫人装作没事人一样,收回了手,轻声的劝道:“老爷,虽然咱们家的孩子参加科举时年纪都不大,可是如姐今年才三岁。不,我就算秋季的时候她已经四岁了,那四岁的孩子参加科举也同样太过早了啊!”
陈静之摇头道:“非也非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如姐,外祖父相信你是可以的。”
陈夫人直接撂了脸子,“行,我就是燕雀了,你们就都鸿鹄吧!可是你就是让如姐参加科举,让她一飞冲天,那也得先让她苦读三年吧!”
陈老爷不愿跟陈夫人做无谓的争吵,直接道:“吃饭,吃饭,食不言寝不语。”
陈夫人深吸了口气,不再去看陈静之,转头对董如意说道:“别理你外祖父,咱们吃咱们的。”
董如意看着陈静之那期待的目光,直接翻了个白眼。
科举对于她来说,压根就不用苦读三年,她压根就没有觉得科举考试有什么难的。
不提她上一世还出过科举的试题,单单就是她未嫁前,她也是研究过制艺的,而且还是完胜她爹爹的。
大周从开国起,就没有明文规定过女子不可以考科举,随着大周重视汉学的程度,就是京中的后宅女子,也常常会对应着往届举子的试题提一提自己的策论。
她上一世未嫁前就干过这样的事,而且还是一次就出名了。
那一年的题目她忽然就感了兴趣,据说是皇上心血来潮亲自命的题,他就想听听众学子对于如今大周的科举制度有什么看法。
当时她看了那样的题目,直接提笔写了一篇《论唐宋科举同现八股文的利弊》。
虽然她主要写的是唐宋的利弊,却变相的否定了大周立国以来的科举考试。
不仅如此,她还说了现如今的科举制度不但限制了学子们的思想,还让如今的科举制度倒退到了隋唐之前。
董如意看着自己满意的大作,然后直接让人送到了状元楼。
她的策论一出,不仅是状元楼炸了,就连整个京城的文坛都炸了。
很快她写的原稿就被送入了宫中,皇上看后两日不曾早朝。
满朝的文武都在寻写这篇策论的人。
董如意在家中美滋滋的看着她的人送来的大周学子们对她文章的评论,丝毫不晓得朝廷都因为她的一篇策论颤抖了。
皇上第三日上了早朝,他第一件事就让满朝文武围绕着《论唐宋科举同现八股文的利弊》讨论。
皇上要听众朝臣的说法,要寻到解决的方案。
朝堂上顿时形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研究新的科举制度;一派则是反对新的科举制度,认为只要在原来的制度上修改即可。
然而两派人都一致认为应该要先找出写这篇文章的人。
主张研究新制度的官员是想要征求一下写出这样策论的大儒的意见。
而反对派则是要找到这人,先查查他祖宗十八代,再问问他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