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妍想的是前朝,现在大清初建,前朝还缺少很多人才,只要是有才的有德的,以后怕都能混出个模样来。
可是,她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才子?
而且,真正的才德兼备之士,这时候忙着隐居还忙不过来呢,哪里会愿意给朝廷效力,到底,满人里没有几个成才的,天下汉人又不愿意做满人的走狗,朝廷招来的都算不得什么大才。
更何况,她一个四岁的女娃娃,谁愿意给她效力啊。
欣妍把这些都想好了,倒是为难起来,没有人才,她一个光杆司令可成不了大事的,这可怎生是好?
左思也不对,右想也不是,欣妍愁的小眉头都拧了起来。
既然这会儿想不出法子来,欣妍也就不再为难自己,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等她醒来的时候,眼前一亮,终于想到一个主意。
没有人才,自己培养总可以了吧。
在乡间山野或者贫民区寻那些家里养不活的,或者没有父母的孤儿,然后由她出钱培养,交由忠心的人管着,教导这些孩子各种本领,过不了几年就能为她所用。
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忠心的,就是不忠心也不怕,二十一世纪出身的她,可是经过许多洗脑教育的,她就不信,几年还不能给这些孩子洗脑呢。
想到这里,欣妍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对,就是这样,趁着康熙初继位的时候,好好的把底子定了,把地基打好,以后这高楼才能盖起来啊。
不过,欣妍又琢磨起来,这些孩子要朝哪一方面培养啊。
文官是必须的,武将也要有,文武两手抓,两手都要狠。
还有,站部小吏也要安插,别看这些小吏,离了他们,六部可是运转不成的,那些科举上来的都是读圣贤书的,写文章赋诗谈词还好,要让他们做算帐或者和底层勾通这样的事情,怕是不成的。
所以,朝廷里除了科举,还有一项明算科的考试,考过了,就可以进各部做小吏,那等最杂最苦的差事都归这些人。
这些人因为不是正经科举出身,所以,不会有什么前程的,就是再有出息本事,官位也不会太高。
可就是这么些人,却是六部的支柱,欣妍就想着,她要培养一些算术或者各项技艺厉害的人,培养成了,一点点安插进六部,到时候,朝廷一有个风吹草动,恐怕她比康熙都能先知道呢。
当然,除了中央这些小官员,地方上也要有人手。
那些封疆大吏欣妍不想动,太招眼了,她想动的是中层官员,各府知府或者知县什么的,培养一些孩子参加科举,以后争取外放。
如此一来,除了先头几年培养的时间,以后就会陆续的往中央或者地方安插人手,到得二三十几年以后……欣妍越想越是心惊,到时候,恐怕大清有一半多的中低层官员都是她的人手了。
这……
也太惊悚了吧!
欣妍越想越是害怕,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屋里转了几圈,一挥拳头,干了。
文官这里如此办,武将也照此办理,古嬷嬷那份武艺可是超强的,而且,欣妍觉得古嬷嬷很不简单,她总觉得古嬷嬷是个有故事的人,想着她一定有什么人脉。
要真是这样,就让古嬷嬷帮着请几位武艺高强的武师,教导一批孩子,等长大些,让他们投军去,康熙初继位这些年可是战争不断的,战场上是最好立功的时候,熬过这些年,别的不说,起码中级将领欣妍就能抓住一大批。
她现在也不害怕了,反而兴奋起来,越思量越觉得这个计划好。
在屋里转了几圈,欣妍眉眼间的笑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愁容满面。
再好的计划,也要有钱财做为底子的呀,没有钱,啥都办不成,别说买人,就是以后吃的喝的用的,还有给这些孩子疏通的银子哪里来?
一摊双手,欣妍算了算,她现在的私房银子也有限啊,四年了,积攒的银子都没有一千两,她一个大清公主,亲王府嫡女,竟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这怎么行?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这话一点都不假啊,不行,得挣钱,得多多的抓钱搂银子。
欣妍咬着牙,转身离了屋子,进了绛雪轩的偏殿,她已经让人把那里收拾起来,做成了实验室,她要到实验室里好好的想办法,怎么赚得这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