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掌柜说是北方来的读书人,竟能做糕饼,想必是家里做这买卖的。
开铺人家当然用得起马车了,大家听了也便不再多问,但也不敢轻视这新来的北方人家。
人刚到、宅子便看好了,显然是有人在前面打点了,这样的人家说不定在京城里还有人脉关系呢。
京城的市井里人,其实都精明得很。
回到家后,叶子皓说了一下出门情况。
陈飞则是喜滋滋地在厨房里继续做糕饼,因为孙掌柜当场就要订货了。
不过绿豆饼和红豆饼不计大小,他都只肯给三文进价,每天各一百块的订单。
也就是说,小饼的赚头比大饼的大,但折中来算,拉平了他们的成本差,只能靠薄利多销来挽回了。
虽然比县城销量少,但也聊胜于无,可以做一做。
“我想着,就算这个买卖不赚钱,只要不亏就行,搭着还有豆皮呢。”陈飞和走进来的叶子皓解释。
“等你们开考之后,我就挑担去街上叫卖,你们读书人就不肚子饿吗?说不定就有生意了呢。”
县城是铺子卖货价三文,京城是进货价三文,这中间的差距,也让陈飞嗅到商机。
“到时我就做红豆糕,三文钱一块,十文钱四块。”那时比现在不是更有赚头么。
听他眉飞色舞地说着买卖事,叶子皓却拍了拍他的肩膀。
“趁着天气还好,下午你和沐秋去城西再找找别的粮行打听下粮价,明天一早去趟南门外一百多里的薜家村,那里是京城最近的村子。”
“我听中人说过,那村子里种田的,民风还算不错,若能比粮行价便宜,便买上百斤,找村里借磨,自己磨成粉带回来。”
他们有马车,早点出发,往返两百多里地,就算中午在薜家村花钱吃两窝头,也饿不着他们。
但他们可以在城里先买几个馒头带着。
“到时就和村里人说,你们是新搬来的小户人家,京城粮太贵,来村子里找找机会,到时把大米也买上两百斤。”
一次多买些粮,村子里的人肯定不会多想,也会给些便宜的。
陈飞听得连连点头,他们出身农家,跟村里人说农家事自然容易。
“别说太多,让人知道你们从千里之外的北方来,欺生在哪里都有。”
叶子皓看着不以为意的表弟,又叮嘱了一句。
陈飞神情一凛,再次点头,却是不敢轻慢此事了。
他们一路行来,欺生这种事当然也遇到过,但他们每次投宿住的都是大客栈,又是马车进出,市井里人到也不敢造次。
平时吃饭就在路边买包子、馒头,只要天气好就猛赶路,到也顺利来到了京城。
但这一路的见闻,他做为赶车、跑腿的,自然也见识了不少。
上午,陈飞和赵沐秋将杂货铺要的订单送过去,收了六百文钱回来,算盘一扒拉,让赵沐秋在自制的帐册上记帐。
这买卖在县城时是陈飞和叶子皓他们合伙,将整数分利,散钱用来吃饭过日子。
但如今到了京城,有赵沐秋加进来,生活成本也高了,于是他们达成新的约定。
将利分成四份,他们一方一份,第四份用来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