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马丁回应了一声,然后在前面引路。
而程凡则在马丁和几位二连战士的簇拥下,向着庇护所大门的位置走去。
三分钟后程凡来到了一处异常陡峭的山壁下,山壁上一扇高耸的金属门静静的立在那里,大门中间被什么东西破开了一个约有十米的大洞。
目测破洞的截面可以判断,大门的厚度大约在1.5-1.8米的样子,门的外侧附着着一层应该是用于伪装用的岩石,不过现在靠近那个大洞附近位置上的岩石都已经脱落。
在大门左右两侧的山坡高地上,此时已经有好几台不同型号的“戮蛛”已经将炮口对准大门破开的那道口子上。
其中体型比“YJH-1”型还要大两圈,可以和原时空中国内随处客的那种前四后八十二个轮子的渣土车相媲美的那两台“戮蛛”的型号是“MHZ-1”型,属于蜂群密集阵地空防御单元。
其装备的是目前性能最出色1145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原型是装备在辽宁号“渔政船”上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1130”加以优化改进而来,主要是为了应对再未来收复“失地”时可能会遇到的重型“装甲”目标和空中集群目标而研制的新型近防武器系统。
使用新型的无壳化弹药技术,将发射药整合到“子弹”尾部,新型的五唑高能固态金属盐作为发射药,具有防潮、防震、防高温、防低温等特性。
只能使用特定的频率电流才能使其发生反应,从而进行激发,否则的话即使是被炮弹击中的话也只会引爆前部的弹药,发射药最多也只会出现诸如破裂、破碎等形变而已,非常安全,而且还去除了“弹壳”这用料大户,大大的节约了物质成本。
去除了抛射弹壳这个步骤后,“1145”近防系统的射速相比于原型的“1130”的10000发分钟的基础上有了小小的提升,其实也不是很多,也就提升了二分之一,也就是从160发秒提高到250发秒的最大射速而已,这是在当下考虑实际使用需求和材料成本间比较后得出的最佳设计。
在其自带弹舱装满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它保存最大射速10分钟左右的样子,不过这对于后勤补来说相当的有压力,所以为此程凡还让虞姬专门研制了自动化填装机械和半自动人力辅助填装机械这才让这一型号的戮蛛有了大规模装备的可能...
至于那体型稍小些,但体积也和“YJH-1”型相差不大的戮蛛则是属于“SLZ-1”型,它的背上“背”着的则是120毫米速射榴弹发射系统,同样使用的五唑高能固态金属盐作为发射药。
可如同迫击炮一样进行曲射,也能像防空炮一般进行直射,曲射有效射程3-15公里,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5公里,不过那样炮弹可能会因为众多外界因素影响,必须要在考虑到现场环境的众多实时数据进行计算调整后才有精确命中。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种远距离的火力打击会有其他专业的火力打击武器系统负责,这只是程凡为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麾下的战士在缺失了其它重型火力后,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而设计的。
它可以在一分钟内向敌人倾斜80发120毫米炮弹,同时弹着点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可是这一点对于即使是“SLZ-1”型上装备的120毫米速射榴弹发射系统所使用的常规炮弹的杀伤半径都在35米,这点对于它来说几乎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百发百中”了。
只要洞口处出现未携带友方识别标志的活动物体,都将遭受到来着它们“热烈”的问候。
因为门上的洞口足够正常通行,就算是“MHZ-1”型戮蛛都能轻松进出,所以马丁也就没有下令将大门完全破开,这样即使是4号庇护所内有什么危险的生物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有这厚重的金属门作为屏障,他们在遇敌时也有一定的缓冲时间...
大洞前,程凡正观察着门上的痕迹,同时用右手轻轻的拂过,透过新研制的战2装甲手部的触觉传感系统反馈来的真实触感,感受着上面被某种尖锐的物体划过后留下的痕迹,头盔下的脸上眉头一皱,转身对着马丁说到。
“马丁,你去通知一排长和二排长,4号庇护所内情况未明,里面遇到的所有未携带我方识别标志的生物全部都先控制起来,遇到反抗的话,允许他们率先开火,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由现场指战员确认是否清除或是制伏目标。
如果碰上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允许他们撤离,到时候由MOSS接手执行‘清除’行动,一切以安全为主。”
“庇护所计划”是当时美利坚在2060年之后实施的一项绝密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在当时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核战能为美利坚留下东山再起的文明备份“火种”计划。
为此,当时的美利坚在全国境内包括已经占领的加拿大境内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庇护所”,有些是用来保存工业设备以及成体系的资料库,有些这是用来“保存”那些被选中作为火种的美利坚“精英”们的。
这座4号庇护所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座同时保存了工业设备、资料库还要五百位作为火种的美利坚“精英”的。
至少程凡从控制的卫星数据库中了解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不过这些所谓的“精英”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精英还是那些资本家,他是持怀疑的态度的。
程凡这次带队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座庇护所内的资料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