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下方的山脉,一眼望去全是黄褐色的地表,空气中还漂泊着被风吹起的沙尘,只有少数改变自身基因序列得以顽强生存着的植被,为这死寂的山脉注入了一缕生机。
因为上空没有厚云层的遮挡,太阳散发的光热辐射即使因为地球大气层中各类物质的吸收以及悬浮颗粒的散射作用,已经衰减了很多。
但是即便是如此,抵达地面的阳光所携带的能量依旧将地表的平均温度上升到了45℃,个别容易积热的地方温度甚至能有50℃以上。
地面上的照射而下的光线都在着炙热的空气中扭曲起来。
湛蓝的天空中,一架体长两米的类球形无人机高高的悬停在离地800米的高空中,无人机的尾部有一圈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察觉到的淡蓝色光圈,这是由于无人机自身的辅助供能系统在采集周围的游离电子对其自身进行辅助充能时所产生的现象,它不仅能为无人机进行充能,在必要时候无人机还可以将这些电子向四周进行抛射,从而得到不俗的快速机动能力。
这是程凡在荧惑发来的‘快递’抵达地球后生产的一款新型侦察无人机,至于最早貔貅号上配备的十二架八轴无人机也就光荣的退出了军用无人机的行列。
但是,本着老程家‘清简持家’的优良传统,这十二架无人机全都被改造成了农用无人机,交由MOSS分裂出的农用子体控制,现在和其他蜂群农业智能单元一起负责的就是每天对已经治理区域内各作物、植物以及牲畜的生长状况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进行精细化管理,再就是协助基地内专门负责荒原治理的部门进行播种和灌溉工作。
现在的这架新型侦察无人机早已将自身的信息采集系统对准地面的一群正向前不断快速移动的大小黑点,仔细看的话还能隐约看见黑点后面掀起的长长‘土龙’。
将镜头拉近可以看到,那群黑点原来是一支车队,小的黑点是骑着明显被改造过的摩托车的骑手,而那些大的黑点则是同样经过拼凑改造过的废土突击车,车队的所有人都将自己用从废墟中找到的深色布料遮的严严实实的,就连眼睛都没有外露,每个人都带着一副护目镜。
车队每个人都全副武装,不仅个个都背着长枪短枪,突击车上也都安装上了大口径机枪和榴弹发射器。
为首的那辆突击车的后面还挂着一个手工焊接的粗糙金属拖挂板车,上面静静的躺着一具充满钢铁工业风的人形盔甲,看样子是某种初级的人型动力装甲。
可能是因为技术不足的原因,所以它的体型看起来比程凡最初制造的‘战1’来说要臃肿的多。
而且根据无人机采集到的光谱数据分析显示,它的外装甲使用的是主世界没有的新型配比的锰钢合金制造的,硬度和韧性都还算出色。
虽然比起来‘战1’使用的要逊色不少,但是配合内置的动能缓冲系统,用来防御旧时代美军从1921年起一直服役到核战爆发的2070年,整整149年,经过一系列小改良后的‘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连续射击。
单从武器装备上来看已经不死老乔的战童们装备的武器可要强上不少,更不用说当初惨兮兮的维克多小队,可以算的上是废土上颇有威慑力的势力了。
车队是从东北方向来的,与大门的直线距离仅有二十公里。
早在车队距离庇护所的直线距离80公里的时候,他们就被早就分散出去的侦察无人机群发现。
那个时候,无人机的运算核心根据他们的路线进行预演,得出这支车队的目的地有50%概率是这座庇护所,另外50%的概率是路过的,当时无人机就把这边的状况通过蜂群网络传回给了MOSS。
MOSS在第一时间就将联系上了连饭都没吃,还在庇护所内控制着一群新‘巧手’修复着庇护所内主供能系统的输出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