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
材料部的技术员惊讶的神色还没来得及回调,教授就已经把投影机关了。
这次外单到了蓝箭后,蓝箭就马不停蹄的在抽调技术骨干进行对接,佳宇给出的时间期限是两个月不说,并且这里面的利润也比一般的项目高一大截!
因此抽调的技术都是签了保密协议的精英。
但架不住事情重大,甚至关乎蓝箭未来的战略走向。
一家材料研究不过关的火箭公司是没有灵魂的科技公司!
蓝箭是一家有灵魂的火箭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它对于壳体材料、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的研究上有着相当多的合作伙伴。
尤其是壳体材料,这关乎着公司的生命——利润的源泉。
传统的火箭,利用燃料燃烧向后喷出工作介质来获得箭体向前推进的作用力。
相比于固体火箭的低比冲,难关机控制等,液体火箭在这些方面则成了优势面。
燃料暂且不提,就单说箭体重量!
要知道火箭在上升过程中,是在消耗燃料来推动一部分燃料上升,但那一部分被推动上升的燃料又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想要大推力获得大载荷量,燃料就消耗的越快,携带的燃料就越多,燃料越多整箭就越重...
只要重复几次,整箭的质量就会呈指数爆炸状让人目眩神迷!
因此解决办法就是改善使用的燃料,改进发动机,研究新的箭体材料,但无论哪一种,都脱离不了给火箭减重这个中心圈。
箭体材料的减重,是当下商业火箭最热门研究之一。
同样是在大气层中使用,你火箭上能用,再研究下是不是飞机上也有了一丝幻想?
哪怕军机用不上,那民航呢?
而且在这个知识技术产权逐渐横行的年代,这项技术哪怕自己抓在手里也会有行家来找你,乖乖把钱送你手上,你不收还不行的那种!
对于蓝箭来说,朱雀一系列固体火箭始终与国际国内提倡的绿色环保相违背,而朱雀二系列开始的液体火箭就慢慢出现了质的转变。
直到朱雀三系列,朱雀三还未开始,便遇到了难题,箭体材料的选择!
以前的火箭多数是以合金加复材形式组合使用,而白头鹰则曾尝试过全碳纤,结果可想而知,只肯用第一次,第二次就无人问津了,因为太特么贵了!
朱雀三有五个项目组在同时做,就单单确定箭体材料,都有至少三个团队和一众外援在一起搞。
但出来的结果始终没能如意!
但今天,一个份加密文件把问题解决了!
无论它来自哪里,但从今天开始,它也属于朱雀三火箭项目组了。
汪教授之所以会直接关掉投影机,是因为这个复材的各项数据和他曾在Science官网上看到过的一种新型复材有些相似。
只是后来Science在那篇研究报告发表了几分钟之后又撤了下来。
起初,汪教授只是对它的延展性、可塑性、耐高温等综合性能有很深刻的印象!
因为那串数据实在太扎眼睛了,如果不是发表在Science上,他还以为是哪个四流期刊上的民科。
Science搞的联合审稿不认真?
这简直就是在说17世纪海上马车夫在现代没有光刻机生产商一般滑稽。
只是其中有没有内情,这很难说,毕竟,灯塔可是有前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