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小少爷一大一小,大的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小的也有八九岁了,年纪不大,却整齐的梳着辫子,头上一顶瓜皮圆帽,衣着十分华丽。
两个胖小子和芝玉手拉着手,走了进来。待行到老太太跟前,跪下去一头拜倒,奶声奶气的说着:“孙儿给祖母请安了!祝愿祖母福寿安康!”
这大的就是子锡长子舜裕,小的是次子舜丰。老太太一见两个孙儿,笑意都要从脸上满溢出去,拉了过来一左一右抱在怀中,亲了又亲。忙着吩咐嬷嬷把昆明带回来的新奇糖果端了来,喂给两个宝贝吃。
舜裕毕竟大一些,也要懂事些,接过糖果,站直后对着老太太鞠了一躬,像个小大人一般说道:“孙儿,谢过祖母!”
舜丰则天真得多,抱着老太太的脖子,就往老太太脸上亲了一口,甜甜的说:“祖母最好了!孙儿爱吃糖,在家中,母亲总不让吃。”
看着两个大孙子站在眼前,老太太不禁欢喜得落下泪来,连话也说不出。
婉贞在一侧偷偷白了一眼,心想,不就是个孙子嘛!待我这腹中孩儿一出世,哪用得着你们来讨好卖乖的。但是想归想,在二爷的面前,婉贞还是知趣不敢放肆的,这种场合也轮不着自己说话,哼!还是好好的站在一旁冷眼看着吧!
一时间,子锡一家与老太太其乐融融的笑谈了起来,房中欢笑声、孩童的打闹声,让这房中温暖了起来。
这时,站在下首的文儒人说话了,这文儒人来自文家最为落魄的一支。
文儒人的父亲脾气有些古怪,年轻时总爱说什么做生意有辱斯文的话,却又不争气,在功名上毫无建树。只靠着祖上的一点田产、盐井股份混过,待传到了文儒人手上,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好在,文家做为镇上富户,对于烟溪书院的捐资始终不断。因此,只要是文氏族中子弟,哪怕家中无钱,读书的机会也是有的。
文儒人借了这点光,在烟溪书院中混迹多时,除了跟着富家子弟混出一身的毛病,科举上考不出半点名堂,便庸庸碌碌至今无所作为。
文儒人声音不大,站在堂下拱手说道:“老夫人今天可算是儿孙满堂了!合该庆祝一番,不如请个画师来,画上一副含饴弄孙的寿星图,如何?”
老太太听到人说话,抬眼一看,一下子也没有认出这人是谁,只见是个干巴瘦又虾米一般弯着腰的寒酸书生,便问:“说话的是?”
文儒人作了个揖,讪笑着答道:“晚辈是您老人家侄儿文义家的儿子,文儒人,今日特来给祖母请安!”
老太太一听,知道了来历。将坐在膝上的舜丰扶到地上站好,交给善云,坐定后想了一想,这“含饴弄孙”四字何夫人日前不是才说过吗?现在这人,又来提起,呵呵......
想了一下,老太太面无表情的说:“年轻人没得多见见世面!前些日子,子圭才从省城找了师傅来,给家中人拍了照片......听说,时下都不兴画像了,用个黑箱子,砰!的一声,这人就到了纸片上,和缩小了一样。忒有趣了!”
文儒人楞了一下,讪讪的赔了个笑脸。
“我和子圭、秀竹一家人照过了。子锡、善云,下次给你们一家几口也照上几张!可好?”老太太接着说。
“甚好!”子锡笑道:“大哥就是懂得这些新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