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要跟季清出门,柳红红和柳大龙两个孩子也从卧室跑出来新奇的看。
看得出来,他们对妈妈要出门这件事很高兴。
对上孩子们雀跃的眼神,赵玲一时无言,直到跟季清走出小区,还有些恍惚。
不等季清跟她说话,她先问季清:“今天要去哪儿转转?”
季清摇头:“没特别要去转的地方,随便走走。”
赵玲瞬间放松不少,一边和季清顺着马路往前走,一边说:“真不知道我以前怎么想的,居然想天天呆在家里,一辈子都不跟外人接触。”
“很正常,人的惰性思维嘛。”季清浅笑。
回想起来,她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她从大学开始变身为宅女,渐渐地拒绝跟人打交道,甚至攻读研究生,也是因为希望能推迟进入社会的脚步。
一开始可能就是懒惰,或者是胆怯,但时间久了,慢慢纵容自己,就似乎真的把自己装进“套子”里了,好像就真的不敢和社会接触了。
“以后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最近几天晚上我一想到自己天天在家呆着,心慌的睡觉都不安稳。”赵玲看向季清,“我打算去找个工作。”
季清眼前一亮,没想到赵玲改变的这么快:“可以啊,试试呗!要是有什么心得体会和有意思的事,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赵玲深深看了季清一眼,终于笑起来,不由得夸季清:“你真好,我昨晚跟卫东说这些话,他就说我是瞎折腾,到时候折腾一圈又回家躲起来。”
“不爱听他这话?”季清挑眉,“那咱们就证明给他看。等咱们越做越好,用实际行动打他脸,他以后就乖乖闭嘴了。”
听到季清这话,赵玲突然间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
她抿唇重重点头:“好!”
季清看着赵玲认真的样子,也有种找回当初热血的感觉,路过一个巷子,她拉着赵玲到巷子口的摊位上买枣子吃。
季清刚准备开口问多少钱,就听到赵玲用着纯正的本地方言跟卖枣的大婶对话,一阵讨价还价后,大神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称了一网兜枣子给赵玲。
赵玲主动付了钱,从口袋掏出干净手帕,擦了擦后递给季清一个:“尝尝,看着挺甜的。”
季清接过枣,咬了口,“确实挺甜。”
接着,她又问赵玲:“你会说本地方言?”她记得柳卫东说过,虽然距离不远,但白水县的口音和嘉城市的口音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前不会,慢慢学会的。”赵玲笑了下,很是随意地回答:“这样更容易砍价。”
季清正巧前两天买了枣,差不多同样数量的枣,她买的时候比赵玲多花了将近一倍的价格,实在是不划算。
“确实是更方便砍价,看来,我也得学学咱们这地儿的方言了。”季清感慨一句,又问赵玲:“你平时不怎么出门,跟人交流肯定不多,都怎么学的?”
“这个……买菜的时候学的。”赵玲有点不好意思。
她其实没什么学习的天分,纯属死记硬背,去买菜的时候听到前面的人用方言说,自己就默默记下,回来一直练习,掌握了最基础的词汇后,其他的也就融会贯通了。
季清差不多猜到这个回答,但还是惊叹于赵玲的努力,不禁赞叹一句:“真厉害。”
一开始看柳卫东对赵玲那个态度,提起赵玲也一副她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语气,她还真的以为赵玲什么都不会,现在看来,织毛衣、做手工、学方言,赵玲会的挺多,并不是一事无成的闲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