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营,田卜等一群军医选好了愿意参与试药的几十个青壮汉子。
人们听说要试药,听说是军师做出的药,因李孟羲信誉实在太好了,民夫们丝毫没有犹豫争抢着要参与。
田卜从调了数顶帐篷在城中寻了几处偏僻的地方,把参与试药的人员每一组十人分开安置。
人员安置好之后,田卜把生火做饭的炊具还有碗快还有三四日的粮食,一块留下了。
他嘱咐众人,吃饭就在帐篷里吃,不得随意外出。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田卜开始挨个给人发药。
民夫们端着碗接药,见田卜每人只给小半勺面粉一样的白色药粉,也太少了,民夫们开口想多要一点,而田卜,一点也不愿多给。
整个测试计划,田卜全部按照李孟羲交代的来。
第一个帐篷,帐篷在城中,帐篷里住了十个人,这十个人,都是染了风寒,咳嗽连连流涕不止的病人。这第一组十人,田卜每人给了半勺清水煮柳皮煮出的药粉。
到第二组,第二组在东城城角,第二组也是十个人,这十个人,也是染了风寒的人,对这第二组十人,田卜给煮了一些几乎没什么用的甘草煮的水,骗着众人把甘草水喝了。
第三组,十个风寒病人,田卜给每人发了半勺用石灰水煮出的药粉。
第四组,也是十人,这一组,不给任何药,田卜嘱咐众人在帐篷里呆好,无令不得乱动。
第五组,第五组人最多,此一组,共三十人,这一组,每一组十人,三组分用了三种常见的治风寒的药方。
田卜很期待,他很想知道,到底是军师给的白色药粉好用,还是草药方剂好用。
在田卜忙碌着试药的时候,另一边,铁匠营的匠人们找到了李孟羲,铁匠们把“加热网”做好了。
铁匠营送来了一个巴掌大的铁皮,铁皮上用凿子给凿出了很密集的孔洞,李孟羲拿着铁皮看了看,他感觉铁皮像是苍蝇拍一样,好多好多的孔。
这样一个多孔的铁皮,完全符合需要。
铁匠好奇的问,“军师,这东西是做啥弄的?”
李孟羲想了想,“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跟苍蝇拍一样满是孔的铁皮,这块铁皮属于是铁丝网的替代品,铁丝不好弄,连带着铁丝网也不好弄,所以,便只能用铁皮替代。
李孟羲带着铁皮来到了匠人营地,他张罗了一些匠人。
李孟拿着小棍子在地上一阵划拉,在地上画了草图。
接着,李孟羲给匠人们解释着,“风箱——连个长管——长管中间,把铁皮卡进去——再接一截弯管,弯管要能伸到水瓮里。
清楚了吗?”李孟羲抬头问。
东西不难,一听就懂,匠人都点头说懂了。
——
之后的半天,李孟羲没怎么管,任由匠人们自己折腾。
整套加热设备,原理跟电吹风是一个原理。
让风冷吹过热的铁网,使凉风变成热风,热风再顺着管道引到水瓮里,以加速蒸发,整个原理是这样的。
结合现有的技术,没有电动吹风机,所以就用风箱代替;小小的一个电热铁丝网也没办法解决,所以,就弄了一个多孔的铁皮,铁皮带着长柄,长柄放在火上加热,热量传导之后,整个铁皮就变得赤红滚烫,这就完美的替代了电热铁丝网的作用。
针对李孟羲布置的任务,几个铁匠,几个木匠,还有几个闲着没事儿凑热闹的陶土匠人,一群人凑一堆儿一商量,铁匠们说得先打熟铁皮,再把熟铁皮卷起来卷成筒子,而木匠们说,可以找一根长竹子拿火烤弯一样用。
至于凑热闹的陶土匠人,则说,铁太贵,竹子不耐用,还是陶管耐用且便宜。
三方匠人谁也说不过谁,分头忙碌去了。
半天之后,匠人们把一套东西做好了。
铁匠们用铁皮卷了长长的铁管,铁管从风箱连起,一段铁管之后,中间是加热网,加热网长柄突兀的露在外边,再后一段铁管,铁管下弯,不复笔直,下弯的一段正是配合陶瓮的结构而特制的。
木匠也做了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却是长竹竿做的。
陶匠们还在烧制着陶管,尚未完成。
李孟羲检查了两套器具,铁管肯定没问题,但是,竹竿似乎不行。因,铁丝网要加热,竹筒不耐热,会被烧掉的。
加热器具完成,开始测试。
弄来两瓮清水,一瓮旁边放着,另一瓮,配上加热器具。
李孟羲让人从别处挪来一堆火放在铁丝网长柄处,用火对着铁丝网加热,很快,长柄烧的通红,又一段时间后,铁丝网也被烧热了。
看预热差不多了,李孟羲令人在一头呼哧呼哧的拉风箱。
风箱一经拉动,风顺着铁管往里吹,冷风经过了灼热的铁丝网之后,从另一头吹了出来,李孟羲伸手到出口那里试了试,出口处的风热乎乎的。
跟电热吹风机一样的风就这么制造出来了。
匠人那边拉着风箱呼哧呼哧的不停的拉,热风呼呼的往水瓮里吹,因为用的是铁丝网,没有对着炭盆吹,所以,就没有了炭灰的污染,干干净净的。
李孟羲估计,要想把一瓮给蒸发,估计得好久。他抱着手臂在边上等着。
旁边,匠人们看着一套风箱啊铁管啊之类的东西,看的不明所以。
李孟羲身后,一名匠人拿手碰了碰李孟羲肩膀,轻声问,“军师,这是做什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匠人难得发问,李孟羲就跟匠人们讲解起来,“你们知晓晒衣服吧?”他问。
匠人们都说知晓。
“那,晒衣服的时候,有风衣服干的快,还是无风干的快?”李孟羲接着再问。
“有风。”
“有风干的快。”
匠人们七嘴八舌的回答着。
“嗯。”李孟羲点了点头,“那,天热有日头干的快,还是没日头干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