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羽林军校场上刘玄德大黜百官之后,当日下朝,朝廷官员私下聚会者众多。
在白日羽林军校场之上,刘备一举罢黜朝廷大小官员四百余人,此堪称数十年来官场最大震荡,朝廷官员,人人自危,官员们皆意识到,刘玄德操持科举另选人才,若任由其行事,估计不用多久,贫贱充朝也,朝堂之上,再无诸公卿说话余地。
科举乃革命性的取才之法,革的便就是大汉旧官吏系统的命,革的便是世家,外戚,所有权贵官员的命。
已到生死存亡之时,整个旧官吏系统,在一夜密谋之间,以史无前例效率史无前例的团结联合了起来。
翌日,天光大好,一切风轻云澹之下,无人知,朝堂将有重大变故发生。
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自诸朝廷大员家中,以朝廷大员为首,众多中下层官吏为从,所有官员全都不穿官服,官员们赤着脚,尽着白衣,一副康慨赴死的模样,气势汹汹的上朝去了。
不久,洛阳大小官吏不下两千人,齐聚朝门之外。
这偌大阵势,很快惊动了守门都尉。
羽林都尉赶紧开门走出,推门一看,见外边跪了乌泱泱的人,定睛一看,大将军何进,还有太尉,太傅等重臣,全都白衣赤足打扮,跪了一地。
羽林都尉大惊,“呀!诸公这是要……”
何进冷冷的对都尉道,“我等官员,齐来请辞!且去通禀陛下。”
羽林都尉敏锐的察觉到了大事不好的意味,他不敢耽搁,赶紧前去禀告。
长乐宫,灵帝刚起,梳洗尚未完毕,突然羽林将军匆匆,“禀陛下!百官请辞于朝门之外,不知何故。”
灵帝睡意未清醒,他先是迷茫了一下,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竟有此事?!”灵帝大惊不解。
“快快,上朝!”灵帝着急吩咐道。
不久后,灵帝匆匆上朝,急召百官上殿。
及百官上殿,灵帝见百官尽着白衣,灵帝敏锐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陛下,我等请辞,请陛下恩准。”
“我等请辞,望陛下恩准。”
“臣年事已高,万望陛下开恩。”
……
一开场,以大将军何进,和三公九卿等等所有重臣为首,百官呼啦一下跪了一地,请辞之声此起彼伏。
一时间,灵帝慌了神。
“这……这……唉!诸爱卿何以如此啊?”灵帝苦笑一声。
大将军何进直身朝灵帝拱手一礼,他目视正色道,“陛下既不欲用我等旧臣,我等何苦恋位不去?还请陛下允我等辞官,也好给高才挪位。”
灵帝大不解,他皱眉问,“大将军何出此言啊?朕何时不欲用旧臣?无有此事!”
“既陛下无意,为何昨日连连罢黜官吏数百人?”何进逼问,“陛下已罢黜数百,不知明日,又要罢黜多少?又何时罢黜我等朝臣?”
原来就为这事,灵帝明了了,他笑道,“非也!某非是要罢黜朝臣,乃罢黜玩忽职守之人耳……”
何进仍是逼问,“若如此,罢黜失职倒也罢了,所空缺官职,四方自有贤才举荐,陛下不用贤才,却用所谓科举之人,这是何道理?”
灵帝毫不为意,“哎,科举所取之士,个个学问出众勇武过人,乃人才也,用之何疑?”
这时,太傅朝前跪了两步,劝道,“陛下,臣以为,用人当用其才,更需用其德。
四方举荐之贤才,学问德行俱佳,臣所知,刘玄德所开之科举试,只问学问,不察德行。若所用非人,岂不损害国事?”
龙椅上,灵帝若有所思,“这个……”灵帝语滞,一时不能反驳。
见灵帝已有疑色,百官趁机再次进言。
“陛下,用才乃国家重事,且不可轻忽草率,臣请广开贤路,大纳四方贤才。”
“陛下,臣等久已为官,不敢不用心用力,可刘玄德却视我等为昏庸无能之辈,其谗言陛下尽弃我等,此轻辱,臣等宁死不忍!臣请逐刘玄德!若不逐之,臣请辞去!”
“臣亦奏请罢黜刘玄德!”
“刘玄德弄权欺人,任人轻疏,其所行,大害社稷也!臣请逐刘玄德!”
“臣请逐刘玄德!”
“臣等请逐刘玄德!”
“若陛下不肯信我等旧臣,臣等立去也!”
……
百官言辞激烈群情激愤的声斥刘备的祸国之举,百官以辞官相威胁灵帝驱逐刘备,一副要么逐走刘备,要么就逐百官,绝无妥协的架势。
灵帝面对百官的责问,呐呐无言。
耳根软弱的灵帝,立场动摇了。
面临着百官齐施而来的压力,在文武百官和刘备两者之抉择之间,毫无疑问,是百官旧臣更重,而刘玄德,其来洛阳时日尚短,让灵帝为一个外来人摒弃百官,不可能,纵是英明神武之汉武,汉武大帝也同样做不出一日同弃百官之事。
已经进退不得的灵帝不得不好生安慰百官,而百官铁了心一样,非说要是不驱逐刘备,就长跪不起,逼的灵帝只好下了保证,言说一定给百官一个交代,百官这才退却。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
灵帝一肚子闷气的下了朝,回了宫,左近无有可商议的人,灵帝便拿朝堂之事问张让。
刘备已得罪了十常侍,张让岂会替刘备说好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让言,“为护刘备一人,而远百官,似是不妥。”
灵帝点了点头,觉得有些道理。
“宣刘备前来。”灵帝道。
不久,刘备领命而来。
赐了刘备座,待刘备坐定,灵帝拿百官的话来问刘备,他问,“爱卿啊,朕思一事,选才任官,用其能,更需用其德,可朕思,科举取士,只察学问,而未察德行,这是否有所疏漏?”
百官对科举的构陷,灵帝转不过弯来,不代表刘备也是如此。
刘备只略一思索,便就有了答桉,刘备道,“此,无虑也。科举取士,一届取士可十万之众,纵科举只能辨察学问,此他法所远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