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军与乡兵的弓弩对决正处于激烈当中,双方相互覆盖箭雨,相互集火射击,双方都能给彼此带来巨大杀伤,一时半会儿,谁都占不了便宜。
战况僵持的战场上突然又生出了令李孟羲始料不及的变化。
列阵在村外的巨鹿军弓弩阵列在百夫长一声命令下,整个阵列突然向后急退。
对于百夫长这个突然动作,李孟羲初看以为是离得太近了,撤远一点好避开守方的箭雨,可随后一想不太对劲儿,撤远了虽然可以避开守方的攻击,可同样,距离远了,攻方的攻击一样要减弱。
百夫长的举动让李孟羲看的不明所以,他不由皱眉。
随后,战况继续。
巨鹿军一方急速后撤一阵之后,飞快的站住了阵脚,稍微修整一下,密集的箭雨又朝村中覆盖过来。
而与此同时,李孟羲突然间发现,村里的反击竟然哑火了,更确切的说,因为攻方突然离开原有位置,乡兵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射击角度重新估测距离,然后再根据箭失落点一点点的微调,这个调整过程,一时半会儿完不成,尤其是乡兵们,按乡兵们的水准,乡兵们至少得用二十轮箭雨才能勉强调整好射角和方向。
明白了自家百夫长的战术意图之后,李孟羲直呼高明。简单来说,百夫长敏锐的察觉到了乡兵训练不足战术生疏这一破绽,巨鹿军自己三五轮箭雨就可以调整好射界,而乡兵,非有二十轮以上不能十射击精准。
三五轮反应时间,与二十轮以上的反应时间,这就是可以利用的点。
百夫长的直觉堪称敏锐,百夫长针对乡兵们的这一破绽蛇打七寸,直接就再一次逆转了战局。
战兵形势变了,变成了巨鹿军单方面的攻击,乡兵们单方面被压着打。
巨鹿军的弓弩阵列从静止变成了移动,在百夫长的指挥下,巨鹿军弓弩阵列在原地只射七八轮箭雨,射完立刻就转移,或是后撤,或是向前,或左或右,一转移就是大几十步远。
这下好了,巨鹿军这么一操作,乡兵们就难受了,乡兵们唯有的能压制对手的战术,只有调动所有的三千兵力合三千人力,才能有压制之力,战术本身没问题,可乡兵们熟练度不够,反应缓慢,使得他们根本跟不上巨鹿军的战斗节奏。
李孟羲到视线最好的地方居高临下的观察着整个战场,他看到,巨鹿军一方,虽因频繁移动快速调动的缘故,巨鹿军弓弩阵列变得散乱了很多,加之攻击仓促,每次射了七八轮箭雨就走,攻击欠缺精准,因而,杀伤效率变得很低下,但再怎么底下,杀伤效率还是有的,巨鹿军投射的箭雨朝整个村子覆盖,运气差了,落到房屋上,运气好了,恰好落在人堆里,不管如何,攻方杀伤数目一直在增加。
而守方,守方向外投射的箭雨显得很笨拙迟钝,乡兵们向外发射的箭雨极度欠缺精准度,一阵阵箭雨射出去,离目标区域能错出几十步远,从箭雨的落点能看的出来,乡兵有在逐步调整的痕迹,可往往,刚调整了那么一点点,哗啦一下,人又跑了,又跑到别处去了。
守方一直在重复着一个过程,先是毫无精度的射击,然后开始缓慢的调整箭失落点,刚调整了一点,目标又跑到其他地方了,又得重头开始。
战场变得极有趣,攻方宛若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在戏耍着笨拙的对手。
(仗还能这样打……)李孟羲看着兔子一样蹿来蹿去游走作战的自家军队,他若有所思,颇受启发。
此时战场,对比攻守双方,不难看出,巨鹿军百夫长的这个游走射击战术十分有用,仗此战术,以不对称的战斗方式成功压制了村中守军,并使得村中守军根本没办法展开有效攻击。
受此启发,李孟羲便想,若有朝一日,己方守御,敌方用游走射击战术,又该如何破解?往下一想,其实破解之法不难。
攻方频繁转移阵地,转移过程需要时间,转移过程还会徒增体力消耗,且转移途中攻方完全是处于无法反击的被动状态,此时,若守方训练有素能精准的集火移动中的目标,那么,攻方这种频繁转移阵地的战术不仅一点作用没有,反还会徒增伤亡。
总而言之,李孟羲觉得,百夫长这种转移阵地以快打慢的战术,只适合用来虐菜,也只能虐菜,但凡守方稍微精锐一点,这战术一点用都没有。
随之,李孟羲又想到,手里要是有精兵,自不惧敌军,可若手里只有弱兵,就如此番,假如手里只有乡兵,乡兵反应迟钝,敌军又频繁转移阵地,岂不是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兵事无常,用精兵打仗谁都会打,可万一哪天手里只有弱兵,总不能不打了吧,所以,用弱兵该如何克敌制胜也是必需考虑的事情之一。
李孟羲又给自己找了难题,题干是,用一群花三十轮箭雨时间才能精确射击的垃圾弓弩手,去捕捉七八轮箭雨就转变一次位置的“兔子”。
按常规方法,乡兵要想射中目标,得花三十轮时间调整,可等花三十轮时间调整好之后,兔子早变换多次位置了,所以,不能用常规方法。
李孟羲目光回落于战场之上,他目睹着巨鹿军弓弩阵列从东到西,从南又到北,停停跑跑的,几乎没规律可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怎么抓到这样一只滑不熘手的兔子呢,李孟羲一时难有主意。
兔子跑的太快,己方的手太慢,这是矛盾点所在。
李孟羲转头问向身旁一人,“兔子跑的快,手又慢,你说,该如何用慢手,抓极快的兔子?”
被问到的那个士卒被问的一愣,然后下意识答到,“抓兔子?拿网啊。谁手能有那么快能一下抓住兔子?”
(对啊,用网啊!)李孟羲眼睛一下亮了。